[发明专利]餐厨垃圾干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6007.6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梁立宽;刘生奎;吴长亮;谷强;白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14 | 分类号: | F26B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7青海省西宁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化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化装置及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的干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餐饮服务业迅猛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固有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存在部分浪费现象,造成大量的餐厨垃圾产生。餐厨垃圾是一种很容易发酵变质的有机垃圾,过去往往被不法分子直接运往农村作为猪、鸡饲料等,由于未经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过程,餐厨垃圾直接喂养猪、鸡等家畜家禽容易造成病原菌传播和同源性生物污染,这些“垃圾猪”、“垃圾鸡”进一步进入人类食物链,会形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餐厨垃圾直接卫生填埋处理,将造成填埋场水分含量增加,垃圾发酵产生的恶臭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餐厨垃圾直接填埋处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严格禁止。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为干燥化处理。干燥化处理即通过热介质直接或间接对餐厨垃圾加热,蒸干水分,同时灭活致病菌,并保留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不变性,餐厨垃圾干燥化处理后可作为土壤肥料和鱼等非同源性动物的饲料。直接加热的干化法尽管热效率较高,但通过燃烧火焰直接加热餐厨垃圾,过程较难控制,加热面积小,加热不均匀,容易引起干燥设备内局部餐厨垃圾烧焦,特别是存在餐厨垃圾中可燃物燃烧或电路着火等不安全隐患,因此,在工程上大规模使用存在较多问题。然而,间接加热是非常有效的干化方法,但是传统的间接加热方式存在传热面积小、热量损失大、热传递介质上容易黏连垃圾,降低热传递效率等缺点,同时还需要人工停机清理, 影响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对于密闭运行的间接加热容器,容器内蒸汽压力大,干燥速率低,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大量的酸性气体容易腐蚀容器器壁,减少加热容器使用寿命。
餐厨垃圾含水量较高,其水分约占垃圾总量的75%-85%,不利于填埋、焚烧、堆肥、热解等传统方法处理,传统方法处理易产生有害气体,其渗滤液易对土壤、地下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过高,周期过长。
针对传统处理方法的不足,因此,创造出一种适用于干化餐厨垃圾的高效率、热量损失小、安全、容易控制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本发明所提出的餐厨垃圾干化装置和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快速地干化餐厨垃圾,而且能同时杀死餐厨垃圾中的有害菌和致病菌,保证餐厨垃圾的卫生,安全,无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餐厨垃圾高效的干化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餐厨垃圾的干化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导入旋转接头(1)、导入管(2)、空心圆盘(3)、导管(4)、进料口(5)、排气管(6)、检查口(7)、壳体(8)、刮板(9)、搅拌叶片(10)、盘管(11)、空心轴(12)、导出旋转接头(13)、导出管(14)、出料口(15)和支撑座(16)。其中,(1)、(2)、(3)、(4)、(5)、(6)、(7)、(8)、(9)、(10)、(11)、(12)、(13)、(14)、(15)均设置在支撑座(16)上。
该装置包括固定于支撑座(16)上的圆筒壳体(8),壳体前端上部有进料口(5)和后端下部出料口(15),壳体内壁上装有刮板(9);圆筒壳体轴心位置有空心轴(12),其轴前端装有高温导热介质导入管(2),导入管(2)经导入旋转接头(1)进入空心轴腔中,并由排布在空心轴上的导管(4)进入固定在空心轴上的空心圆盘(3)和盘管(11)空腔中;导出管(14)与空心轴通过导出旋转接头(13)连接;空心轴上沿进料方向排布空心圆盘和盘管;其上装有搅拌叶片(10);空心轴在电动机的传动下,餐厨垃圾排入出料口(15);在空心轴、空心圆盘河盘管的空腔中导热介质放热后经导出旋转接头由导出管排出;圆筒壳体上部侧端的外壁上装有排气管(6);壳体的中间部位装有检查口(7);壳体外有保温外壳,外壳与壳体外壁形成的中间夹层通有导热介质,保温外壳由玻璃棉完全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 下一篇:大幅面激光标刻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