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305530.7 | 申请日: | 2007-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1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兴华 |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204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地面 道路 相结合 地下通道 作为 无轨电车 通道 方法 | ||
1、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地面道路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设置地下通道,地下通道断面呈单孔矩形或多孔矩形,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的通道,地下通道的顶板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地下通道顶板底部设置架空式接触网,通过与无轨电车受流器的接触向无轨电车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设置行车道和紧急停车带,行车道不少于2个,紧急停车带不少于1个,行车道≥4个时,设置紧急停车带不少于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采用箱涵结构,由顶板、侧墙和底板组成,断面为多孔矩形的地下通道设置隔墙或立柱及盖梁,可进一步设置桩基;顶板、侧墙、底板、隔墙、盖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采用整体坞式结构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由侧墙、支撑、预应力面板和底板组成,断面为多孔矩形的地下通道设置隔墙或立柱及盖梁,可进一步设置桩基;侧墙、底板、隔墙、盖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采用板式支护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由板式支护、衬砌、支撑、预应力面板和底板组成,底板以上的板式支护兼作地下通道的侧墙,断面为多孔矩形的地下通道设置隔墙或立柱及盖梁,可进一步设置桩基;底板、隔墙、盖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之间的交叉可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并设置红绿灯控制,也可采用不互通的上下立体交叉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地下通道的无轨电车按照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条件,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按照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地下通道的无轨电车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根据车辆技术条件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兴华,未经马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5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面背光模组
- 下一篇:用于安装儿童汽车座的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