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制剂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305374.4 | 申请日: | 2005-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1/7048;A61K31/706;A61P15/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怡;岳亚苏 |
| 地址: | 650118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皂苷 化合物 吸收 制剂 | ||
本申请是200510010928.9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5年7月22日,申请号为200510010928.9,发明创造名称为: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偏诺皂苷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一种特殊的制剂形式。
背景技术
偏诺皂苷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并不十分广泛,含量较低。中国专利申请号02150907.7公开了一种“17-羟基C#-[27]甾体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能用于偏诺皂甙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国专利03135589.7公开了偏诺皂甙类化合物的提纯。中国专利85108520公开了两种偏诺皂苷类化合物在妇科血症方面的应用。药动学研究表明,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极低,90%以上以原形经由胃肠从粪便中排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不适。所以,寻找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的新剂型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偏诺皂苷类化合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提供一种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偏诺皂苷类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制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偏诺皂苷类化合物0.05-40%、穿透促进剂1-20%、药物基质40-98.5%。
上述成分中,较为优选的范围为:偏诺皂苷类化合物0.5-5%、穿透促进剂2-10%、药物基质85-98.5%。
所述的穿透促进剂为丙二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甘醇单乙基醚、四氢糠醇、氮酮、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挥发油如冰片、薄荷脑。所述穿透促进剂均可以单独使用,促渗透效果最好的是氮酮,其次是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二甘醇单乙基醚、四氢糠醇、薄荷脑和冰片。也可以复合使用,复合使用中以氮酮和其它穿透促进剂的配合为最佳,如:氮酮∶二甲基亚砜=1∶0.5-2;氮酮∶丙二醇=1∶1-15;氮酮∶二甲基甲酰胺∶薄荷脑=1∶0.5-2∶0.1-2。
所述的药物基质可以选用常规使用的药物基质,如:巴布剂基质、乳膏剂基质、涂膜剂基质、气雾剂基质等。
本发明所述的偏诺皂苷(pennogenin)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
通式中:
R2=H,CH3,CH2OH,=CH2
X=O,N,S
C17-OH为R-构型或S-构型
R1=由单糖、双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七糖所组成的各种型式的直链糖链或支链糖链,其糖链组成糖的类型包括β-D-葡萄糖(β-D-glucose)、α-D-葡萄糖(α-D-glucose)、α-L-鼠李糖(α-L-rhamnose)、β-D-半乳糖(β-D-galactose)、α-D-半乳糖(α-D-galactose)、β-D-甘露糖(β-D-mannose)、α-D-甘露糖(β-D-mannose)、α-D-阿拉伯糖(α-D-aradinose)、β-D-阿拉伯糖(α-D-aradinose)、α-D-木糖(α-D-xylose)、β-D-木糖(α-D-xylose)、α-D-核糖(α-D-ribose)、β-D-核糖(β-D-ribose)、α-D-来苏糖(α-D-lyxose)、β-D-来苏糖(β-D-lyxose)、α-L-夫糖(α-L-fucose)。
上述包括4个活性较强的偏诺皂苷类化合物:X=O,R2=H,
[I]R1=-3-O-α-L-rha-py(1→4)-α-L-rha-py(1→4)-[α-L-rha-py(1→2)]-β-D-glc-py
[II]R1=-3-O-α-L-rha-py(1→2)-[α-L-rha-py(1→4)]-β-D-glc-py
[III]R1=-3-O-α-L-ara-fura-(1→4)-[α-L-rha-py(1→2)]-β-D-glc-py
[IV]R1=-3-O-α-L-rha-py(1→2)-β-D-glc-py。
“fura”表示五元氧环糖,称“呋喃糖”;”py”表示六元氧环糖,称“吡喃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布线板的布线构造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光学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