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油料酸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4476.4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京;杜泽学;闵恩泽;高国强;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C3/04 | 分类号: | C11C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油料 酸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的加工方法,特别是降低油料酸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脂一般来源于植物油和动物油,主要成分是甘油酸酯,此外还含 有磷酸甘油酯、脂肪酸、脂肪醇、维生素、甾醇、色素等。一般精制后 的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但是未加工精制的油脂(俗称毛油)、使 用过的废弃油脂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馏分(如脱臭馏出物)等油 料的酸值较高,甚至很高,不利于进一步加工利用。
例如,毛油和废弃油脂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可通过油 脂与一元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用高酸值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前一般需 对原料进行降酸值处理。
CN1031070C采用浓硫酸、磷酸或对甲苯磺酸、甲苯磺酸及萘磺酸 为催化剂,将油料与醇在80~160℃条件下,在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 中,进行预酯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醇和过量碱,首先中和酸性催 化剂和残留游离脂肪酸,剩余碱作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采用上述预酯 化过程,遗留的酸催化剂要被碱中和,碱金属催化剂的用量会增加,加 工流程较长,设备投资,能耗大幅上升,另外,需把碱性催化剂从产物 中除去,有大量废水产生。
US2494366采用过量碱中和游离脂肪酸来降低高酸值油脂中的酸 值,并进行甲酯化反应,碱与游离脂肪酸形成的皂在甲酯化后用硫酸中 和放出游离酸,这部分游离酸在酸催化作用下,再进行一次酯化,最终 产品经中和、过滤和精馏得到甲酯产品,这个工艺步骤多,流程长,物 料损失大,无机废料多。
从脱臭馏出物中可以分离提纯甾醇和维生素E。甾醇是一类具有生 理活性的物质,维生素E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许多功 能。甾醇与维生素E的分离提纯方法一般是将脱臭馏出物中的游离脂肪 酸和中性油脂先转化为脂肪酸单酯,经冷析,使大部分甾醇析出,过滤 分离除去甾醇,对得到的母液进行高真空蒸馏或分子蒸馏,在不同的温 度和真空度下得到脂肪酸单酯和天然维生素E。
CN93100259.1公开了一种降低植物油脱臭流出物酸值的方法:1) 酯化:加入甲醇或乙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2)分相、洗涤:静置除 去下层醇、水和硫酸混合相,油相用热水洗至中性;3)醇解:在油相 中加入甲醇或乙醇及NaOH或KOH催化剂,进行反应后,加入浓硫酸 中和,再加入水洗涤,静置分层,即可得到降低酸值的脱臭馏出物。
CN200510018353.5公开了一种从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 和甾醇的方法,它由下列各步组成;将脱臭馏出物加盐酸水解酸化成游 离脂肪酸,加入甲醇酯化成脂肪酸甲脂,经蒸馏脂肪酸甲酯后得预酯化 油,按预酯化油重量1∶1加入甲醇,再加入工业烧碱,进行皂化反应; 再投入盐酸中和至pH<5-6,经蒸馏部分甲醇和水后;在有机相投入 甲醇钠进行二次酯化;再投入盐酸进行三次酯化;水洗后得到降低酸值 的酯化液,经冷析、过滤得到甾醇,母液经蒸馏、吸附得到维生素E。
由现有技术看出:对于酸值较高的油料一般需要预先进行酯化处 理,把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变为脂肪酸酯,这个过程如采用硫酸、盐酸等 作为催化剂,腐蚀严重,会产生大量废酸、废水;预酯化后,遗留在物 料中的液体酸催化剂要用碱中和,碱催化剂用量增加,整个过程流程较 长,工艺操作繁琐,设备投资和能耗上升,物料损失多,回收甘油困 难。如用碱中和游离脂肪酸也存在同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产生废水、废渣的降低油料酸值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将待降酸值的油料和C1~C6一元醇在反应 器中进行反应,收集酸值降低了的油料,其中,反应器中温度为100~ 330℃,压力0.1~<5MPa。
所述的油料是含有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物料的总称,可以是油 脂,包括精制油脂、未精制或精制后未达到产品标准的油脂(毛 油)以及废弃油脂(如餐饮废油、酸化油)等;也可以是精制过程中 产生的各种馏分(简称精制副产物,如脱臭馏出物)等。其中,所述 油脂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和动物油。所述精制工序包括但不限于脱胶 质、碱炼、脱磷质、脱色、脱臭等工序。所述脱臭馏出物是油脂在 脱臭过程中得到的各馏分的混合物,主要含有大量脂肪酸、维生素 E、甾醇及甾醇酯、甘油酯及其它组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