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径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4416.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于燕斌;李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长威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估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径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信道(information channels)是信号的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 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缆 等;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 人造卫星中继以及各种散射信道等。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播,接收信 号不仅是通过单一直射路径得到,还包括不同路径到达的反射、衍射 和数据信号,这种现象称为多径传播,该信道称为多径信道 (Multi-path channel)。
信号在多径信道传输时,如图1所示信号分析中将多径信道作为 一个多径信道系统来分析,从发射端发射的信号作这个系统的输入信 号x(n),最后在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作为这个系统的输出信号y(n),其 中x(n)、y(n)为信号分析中离散信号的表示方式,具体到n为信号数 据的序号,如x(3)表示输入信号的第3个数据,以下与该表达式类似 的n均为该含义,根据现有技术,该系统具有冲激响应h(n),n为冲 激响应数据的序号,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y(n)=x(n)*h(n) (1)
即接收的信号由输入信号与这个系统的冲激响应卷积得到,在实 际中,经多径信道传输后在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与实际发送的信号并不 一致,如将一个图片的信息经多径信道发送,如果在接收端将接收的 信号直接显示,得到的图片信息与发射的信息是不一致的,存在信号 经多径信道传输后失真的现象,这就是建立多径道模型进行信道估计 的必要性。
在信道分析中建立的多径信道模型,其用冲激响应的形式表示建 立的多径信道模型,现有的多径信道模型分析,典型的方法是用稀疏 模型(sparse representation)表示建立的多径信道模型的冲激响应 h(n),该表达式如式(2)所示:
式(2)中,M为多径信道的径数,现有分析中,一般径数小于 等于20,i为整数,i的取值范围为1~M,i在该式中表示多径信道 径数的序号,di表示多径信道中第i个信道的延时,n为冲激响应数据 的序号,δ为冲激函数,冲激函数为只有在输入信号为0时输出幅值 的函数,Ai为多径信道中第i个信道冲激函数的幅值调整系数,因此 要得到建立的多径信道模型,需要把模型参数Ai与di估计出来。通 常情况下甚至M也是未知的,但在实际估计多径信道模型时,为了 简化问题,一般假设M已经被估计出来或已知。将模型参数Ai与di估 计出来后,由式(1)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利用信号 分析可以得到实际发送的信号,我们将该过程称为信道解码,因此信 道模型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由接收信号经信道解码后得到的实际发 送信号的精确度。
现有信道估计方法中有很多估计式(2)中的多径信道模型参数Ai与di的方法,一般有粗估计和细化估计两个步骤,在得到信道参数粗 估计在细估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运算复杂,细化的程度不高,因而 最后得到的多径信道模型还是不够精确,不能得到精确的原始发送的 信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