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303973.2 申请日: 2007-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1331832A 公开(公告)日: 2008-12-31
发明(设计)人: 王曙;张大永;李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1/00;A01C1/06;A01B79/00;A01G13/02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高峡
地址: 610031***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川贝母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 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 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 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其药用部位 为干燥鳞茎。川贝母生长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贝母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山坡。 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主产于四川康定、 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 大、察雅、左克、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茛、丽江、维西、福贡、 碧江。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 松的草原上。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红原、若 尔盖、松潘、南坪、茂汶、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等;青海班玛、久治、 达日、甘达、玛泌、玛多、同仁、同德等。甘肃贝母野生于海拔2800~4400 米高寒山地之灌丛或草地间。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 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马尔康、汶川、 茂文、理县、黑水、南坪;甘肃陇南、岷县、洋县、甘谷、文县、武都;青 海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玛泌、同德等。梭砂贝母野生于海拔4400~4600 米高寒地带流石滩之岩石缝隙中。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 西藏东南部。主产于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达、白玉、新龙、阿坝等; 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左贡、察雅等;青海玉树、称多、杂多、治多等; 云南德钦、贡山、副攻、碧江、丽江等。

生物学特性: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 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 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川贝母种子具有后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在5~ 25℃,胚胎继续分化。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叶大如针, 称针叶。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3年抽茎不开花, 称树兜子。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在幼苗期 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川贝母植株年生 长期约90~120天。

目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为:种植川贝母应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 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 土或油沙土为好。川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的培育和处理。 一般于9~10月下学前播种。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 搭棚遮荫。用种子繁殖的,播种3或4年即可收获。鳞茎繁殖的,播种第2 年6~7月倒苗后收获。摘录自《中国药典》。目前有关川贝母栽培的文献报 道较少,如“川贝母的栽培技术”刘先齐,山区开发-1992年6期;“川贝母 降低海拔栽培研究”马晓匡,中国中药杂志-1996年1期;在上述文献中, 种子培育和后熟处理采用窖藏法。采用现有的川贝母的栽培方法人工种植有 性繁殖种子萌发率较低(约为60%)、后熟时间长(只适用于春播)、萌发时 间差异较大,不适用于人工栽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种子采收、后熟处理、整 畦及播种、搭建荫棚,其中,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

其中,所述的后熟处理的温度为:0~12℃;时间:10~50天;水流速 度为:大于0.1米/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后熟处理的温度为:0~5℃。

本发明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种子采收:蒴果显枇杷黄色时采收;为最佳采收时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3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