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3814.2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曹保国;胡家彦;冯玉洁;刘晨;张晓楠;朱厚烈;胡建军;丁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8 | 分类号: | C25C1/08;C25C7/06;C22B3/38;C22B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阳极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涉及一种不溶阳极电积钴生产过程中阳极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采用氯化介质不溶阳极电积工艺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电解钴产品。其工艺流程为:钴原料经浆化、溶解产出溶解后液,溶解后液经LIX984萃取除铜、黄钠铁钒除铁及P204萃取除杂和P507萃取镍钴分离后产出氯化钴溶液,氯化钴溶液经除油、深度除杂后,与阴极液、脱氯后的阳极液等进行配液、调整PH值、过滤后经加温流入电解槽。在电解槽中,以表面涂钌钛网为不溶阳极,以钴始极片为阴极,电解液在直流电作用下,进行不溶阳极电解,阴极产出电钴产品,阳极上析出氯气,阳极液经脱氯蒸发后与阴极液混合返回新液配制,过滤后循环使用。但该工艺氯化钴溶液的浓度不高,通常在70-90g/l之间,需不断补充新液进行电积钴的生产,产生大量的阳极液(钴含量通常为45-70g/l),增大了阳极液的蒸发量,增加了电积钴的生产成本,同时阳极液在电积工艺中的循环使用,一方面造成杂质元素的富集,需进行深度净化;另一方面降低了氯化钴新液的浓度;而且由于阳极液的循环使用造成电积体系中的H+浓度降低,恶化现场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减少阳极液的蒸发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阳极液循环使用时杂质元素的富集、改善现场环境的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是将电积钴生产过程中的阳极液返回到萃取工序P507镍钴分离过程的反萃操作中。
本发明的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反萃操作过程控制阳极液和反萃用精制盐酸的配比,使反萃酸的酸度PH=2.8-3.0,钴含量为40-50g/l,用配制好的反萃酸反萃负载有钴的P507有机时,有机中的负载钴被反萃以后,和反萃酸中的钴一并成为氯化钴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根据阳极液的钴含量,控制其加入量,通过与反萃酸的配比使反萃酸PH=2.8-3.0,钴含量为40-50g/l,最终使反萃后氯化钴溶液的含钴量≥110g/l,当阳极液的浓度达到60g/l以上时,用阳极液配制反萃酸后氯化钴溶液的钴含量甚至可以达到160g/l。
本发明的方法在用阳极液反萃的过程中,同时对阳极液进行了萃取除杂,达到了阳极液深度净化的目的;通过控制阳极液和反萃酸的配比,可以达到控制氯化钴溶液浓度的目的,保证电积钴生产过程主金属离子的含量。有效控制了电积过程中的,避免了之前工艺中由于H+浓度的变化给电积钴产品带来的物理、化学质量波动,同时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积生产钴的阳极液处理方法,控制阳极液和反萃用精制盐酸的配比,使反萃酸的酸度PH=2.8-3.0,钴含量为40-50g/l,用配制好的反萃酸反萃负载有钴的P507有机时,有机中的负载钴被反萃以后,和反萃酸中的钴一并成为氯化钴溶液,其中的钴离子浓度可以达到120g/l以上,甚至高达160g/l。同时反萃酸(阳极液)中的杂质元素在反萃钴时被萃取剂萃取,达到了净化除杂的作用。
实施例1
电积钴生产过程中的阳极液返回到萃取工序P507镍钴分离过程的反萃操作中。控制阳极液和反萃用精制盐酸的配比,使反萃酸的酸度PH=3.0,钴含量为40g/l,用配制好的反萃酸反萃负载有钴的P507有机时,有机中的负载钴被反萃以后,和反萃酸中的钴一并成为氯化钴溶液,其中的钴离子浓度达到120g/l。
实施例2
电积钴生产过程中的阳极液返回到萃取工序P507镍钴分离过程的反萃操作中。控制阳极液和反萃用精制盐酸的配比,使反萃酸的酸度PH=2.8,钴含量为50g/l,用配制好的反萃酸反萃负载有钴的P507有机时,有机中的负载钴被反萃以后,和反萃酸中的钴一并成为氯化钴溶液,其中的钴离子浓度可以达到14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3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