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以及内刃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302285.4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4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B26B19/14 | 分类号: | B26B19/14;B26B19/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动剃须刀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和用于该电动剃须刀的内刃,所述电动剃须刀包括:大体圆盘状的外刃,具有开口于上表面的多个小开口;内刃,与该外刃的内表面滑动接触而旋转。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其在大体圆盘状的外刃的内表面形成环状的轨道(槽),设置有横断该轨道而开口于外刃的上表面的多个小开口(例如狭缝),一边使设置在内刃上的刃(小刃)与该外刃的轨道滑动接触,一边旋转内刃。这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例如示出在特开平06-238070中。
(专利文献1)特开平06-238070
如在此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那样,已有内刃是将金属制的内刃本体部固定在树脂制的凸起部上。图9是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刃10的立体图,图10是与该内刃10组合的外刃12的立体图,图11是内刃的部分省略后的侧视图,图12是同样内刃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内刃10和外刃12的装配状态的侧剖视图。
外刃12为金属制并被制成为大体圆盘状。即,外刃12的形状是,使圆板的周缘折曲而成的较浅的大体器皿状或者大体倒置的碗状。在该外刃12的上表面,放射状地开口设置有作为多个小开口的狭缝14。在外刃的上表面形成环状槽16,该槽16横断槽14的中间附近。其结果,在外刃12的内表面形成夹持该槽16的、由两个同心圆组成的轨道12A、12B(图13)。因此,将外刃12具有两个轨道12A、12B的结构称为”双轨道式结构”。
内刃10的凸起部18可通过POM(聚甲醛)树脂、例如DuPont公司(公司名)的商品名称为“迭尔林(デルリン,Delrin)”(注册商标)等材料来制作,凸起部的下部是朝向下方开口的倒置的碗状部20。在该碗状部20上设置有从下方与旋转轴(未图示)卡合的卡合孔22。在凸起部18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柱状的突部24。
26是内刃本体部,将金属板脱模并折曲加工,而形成大体风车的形状。即该内刃本体部26具有:从圆板部28的外周相互分离而立起的10个立起部30、和沿着通过立起部30进而通过凸起部18的中心的直线在半径方向外侧折曲而成的刃部32。圆板部28在它的中央通过凸起部18的柱状突部24,而被紧密固定在凸起部的倒置的碗状部20的上表面。即,该圆板部28是通过热铆接而被固定在凸起部18上。
内刃本体部26的刃部32的上部呈双叉状分离,这些分开的部分分别是小刃34,34。这些小刃34,34从下方(从内侧)与上述外刃12的两个轨道12A、12B相卡入。因而,如果从上方观察,凸起部18和内刃本体部26利用旋转轴(未图示)沿在图9、11中顺时针方向CL旋转,则全部的小刃34,34与外刃12的轨道12A、12B的内底面滑动接触并旋转(图13)。其结果是,进入到外刃12的缝隙14中的胡须被内刃10的小刃34,34剔掉。另外,凸起部18的柱状突部24从下方与在固定在外刃12的中央的罩38上形成的圆形的孔40相卡合,从而防止内刃10的轴摆动。
另外,在此处示出的内刃10的小刃34,以其上端比下部更偏向旋转方向CL的方式倾斜,即前倾。此外,在各小刃34的反旋转方向一侧的一面,如图11,12所示的那样,形成有凹部36,从而一部分接触到小刃34的上端面(与外刃12滑动接触的刃面)。该凹部36不仅可防止胡须屑或者杂质附着在小刃34上,而且还具有减少小刃34与外刃12的接触面积以减少驱动阻力的功能(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在本案发明中,该凹部36是否存在并不会带来影响。
这样构成的内刃10和外刃12的组件,是以例如由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而由三个元件组合而成,这三个内刃10受一个马达驱动而旋转,内刃10和外刃12的组件可以是2单元组合组件,也可仅为1单元的组件。
像这样,现有技术中的内刃10的内刃本体部26整体是,将一张金属板冲压脱模,然后将图11、12中A、B两处弯曲加工90°而制作的。另一方面,由于小刃34向着旋转方向倾斜,所以,为了针对与外刃12的轨道12A、12B的接触阻力来防止小刃34的振动,需要使用板厚充分厚的金属板以增强小刃34的刚性。即,这是因为通过作用在小刃的上表面或者刃头上的阻力而使得小刃的接触压增大,产生了所谓的“自身助力作用”。而且在此,将这种作为力的作用点的刃头沿旋转方向比作为小刃的摆动支点的支承部更靠前的结构称为“引导结构”。
但是,若加厚板厚,则冲压脱模加工或是弯曲加工等加工性会变差。此外,加工性变差后,则小刃34的上表面的倾斜偏差增加,小刃34的上表面与轨道12A、12B的紧靠性的偏差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2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