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碰撞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1830.8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喜夫;饭田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气囊的后碰撞气囊装置,该气囊在车辆受到后碰撞的情况下充气并展开以便于保护乘员。
背景技术
与其他类型的气囊装置类似,后碰撞气囊装置具有充气器和气囊。后碰撞气囊装置的气囊折叠并容纳在车辆顶盖后部形成的容纳部中。当车辆从后方受到碰撞时,充气器受到触发并喷出气体。由充气器对气囊供给气体,使气囊充气并从容纳部沿后车窗展开。充气并展开的气囊保护就座于后座椅上的乘员免受施加于车辆的后碰撞。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No.2004-142481中披露了一种典型的后碰撞气囊装置。该公报的后碰撞气囊装置具有限定在气囊中的横向可充气单元和一对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横向可充气单元引导气体从充气器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流动。竖向可充气单元分别引导在其中流动的气体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对应端部大致向下流动。在气囊中还限定有附加竖向可充气单元。在充气并展开的气囊中,附加竖向可充气单元位于横向可充气单元下面、以及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各可充气单元充气后其上部的厚度比其下部的厚度大。此构造在不明显增加整个气囊的充气量的情况下有效改进了对于车辆后碰撞的乘员保护性能。
在上述公报的后碰撞气囊装置中,响应于施加至车辆的后碰撞,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首先流进横向可充气单元。然后,一些气体流过横向可充气单元并流进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也就是说,来自充气器的气体中的一部分由横向可充气单元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引导,之后,由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大致向下引导。因此,在横向可充气单元与左侧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以及横向可充气单元与右侧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处,气流的方向变化较大。由于气体流阻增大,所以,气体不能平稳流过气体流动方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位置。如果平稳的气流如此受到阻碍,可能会使部分气囊的充气及展开延迟,从而导致气囊的充气及展开不均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碰撞气囊装置,该装置使得气体能够平稳地流过横向可充气单元和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在该分界处,气体流动方向变化较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碰撞气囊装置。该装置包括:充气器,其响应于从后方施加至车辆的碰撞而喷出气体;以及气囊,其容纳在车辆顶盖的后部所形成的容纳部中。当从充气器供给气体时,气囊弹出容纳部以及充气并展开。在气囊中限定有横向可充气单元和竖向可充气单元,横向可充气单元引导来自充气器的气体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流动,而竖向可充气单元引导在其中流动的气体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端部大致向下流动。横向可充气单元和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大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原理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后碰撞气囊装置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车辆的后视图;
图3是图1车辆后部的概略横截面俯视图,示出后座椅与充气并展开的气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示出从乘员室内部观察时图1车辆的后柱装饰和周围结构的轴测图;
图5是沿图4中线5-5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车辆顶盖后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7A是示出折叠成适合于容纳的形状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7B是示出折叠成适合于容纳的形状的气囊与左右后柱装饰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展开的气囊的正视图;
图9A是展开的气囊的正视图,示出在气囊上限定的折叠线;
图9B是示出气囊的折叠中间体的正视图;
图10是图7B的区域X的放大图,示出当气囊折叠成适合于容纳的形状时气囊的折叠分层部;以及
图11和图12是示出在充气及展开期间气囊的折叠分层部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车辆10中安装并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碰撞气囊装置。在下文中,将车辆10的行驶方向定义为前方。参照前方,定义前后、上下及左右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