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301403.X | 申请日: | 200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魏洪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K9/16;A61K47/26;A61K47/32;A61K47/36;A61K47/38;A61K47/42;A61P39/06;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天津经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葡萄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制成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含92%~95%的多酚类物质原花青素(OPC),OPC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是其他抗氧化剂不可代替的。对预防大脑病变、脑动脉硬化和肿瘤都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经常性头痛、高血压、记忆力减退等。它能防治八十多种由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其抗氧化作用比维他命C强20倍,比维他命E强50倍。葡萄籽延缓衰老的功效,已得到国内外医学及营养学家的充分肯定。
微丸是常用的药物剂型,指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它的特点是以每个小丸为一个释放单元,个别单元不规则的释药对一个剂量的释药行为影响不大。目前,关于葡萄籽提取物的产品市场上已经不少见,但均为普通的片剂和胶囊剂,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对胃粘膜有刺激、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进到食品领域,将本品制成了在溶出率高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
微丸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加入赋形剂、粘合剂、致孔剂、崩解剂、增塑剂等药用辅料【《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258】,在微丸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制剂制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微丸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通过对葡萄籽提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葡萄籽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95%,粘合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我们将葡萄籽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葡萄籽提取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故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葡萄籽提取物的新制剂——微丸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制剂,由葡萄籽提取物、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葡萄籽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95%,粘合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上述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或上述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粘、淀粉、维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以现有技术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取葡萄籽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一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