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混凝土柱-板铰接节点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1338.0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幼坡;张玉敏;李鹏;廖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理工大学;鹏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38 | 分类号: | E04B1/3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混凝土 铰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板铰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布局的个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通住宅户内承重构件,如柱、墙、梁过多,用户无法根据时代、观念和人员构成的变化,重新设计布局,使住宅很快落后社会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减少柱、梁过多的情况下,现在普遍采用板柱结构体系,板柱结构体系由于没有了纵横交错的肋梁;使得施工变得简便,减少了楼面的装饰工作。较梁柱框架结构而言,无梁楼盖体系在同样净高的要求下,能够明显降低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总高度。与梁柱框架同高度时可以增加层数(约10∶11),经济效益显著。尽管无梁楼盖体系虽然以其卓越的使用功能、较高的经济指标以及简便的施工,受到广大工程人员及业主的喜爱。但是由于板柱结构不设梁,所以在竖向荷载下板内有较大的弯矩,在节点处还有较大的冲切力;由其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处的不平衡弯矩会在板内产生附加剪力,使板柱结构往往会在节点处发生冲切破坏,所以一般认为板柱结构的节点较弱,不利于抗震。在地震区不能采用纯板柱结构,只能采用板柱-抗震墙结构,全部地震作用由抗震墙承担,但板柱部分应能承担不少于全部地震作用的20%。即便如此,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6.1.1条还是规定,板柱-抗震墙结构房屋最大高度6度区不应超过40米、7度区不应超过35米、8度区不应超过30米。比框架结构低20多米,不足框架-抗震墙结构高度的三分之一。
美国在地震区采用板柱结构时,允许将一部分构件设计为仅承受竖向荷载、不承受水平荷载,其结果为一般在建筑周边设梁柱框架,在内部设一些剪力墙,其余为不承受水平力的板柱结构。在上世纪90年代前美国混凝土设计规范ACI 318-02对于仅承受重力荷载的板柱结构并没有特殊要求,在1994年北岭地震中有些此类构件发生了破坏,其原因是由于其节点的抗变形能力不满足,造成节点发生冲切破坏。所以,在美国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ACI318-05第21.11.5条中要求对不参与承担地震作用的板柱节点应满足在设计层间位移下不发生冲切破坏。对照ACI318-05的要求可知,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能满足设计层间位移的要求,并且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层间位移计算方法的不完善,结构在使用期存在出现超过设计位移的可能性,不承担地震作用的板柱节点地震时破坏的可能性依然较梁柱节点大。
常规设计下的板柱节点,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柱,近年因钢管混凝土柱卓越的竖向承载能力也逐渐在板柱体系中有所应用,但无论哪一种节点型式,其除去需要承担竖向荷载之外,还要承担地震等水平荷载,其节点设计都是以刚性节点设计为主;这样的节点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要传递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弯矩及剪力,其冲切承载力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差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点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已经是结构中的应力集中点,受力很复杂,地震时由于不平衡弯矩的作用首先在节点附近的板内出现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发展使板的抗冲切能力降低而发生冲切破坏。提高板柱节点抗震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使节点的受力简化,避免节点出现不平衡弯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侧移能力强,避免地震时楼房发生冲切破坏作用的钢管混凝土柱-板铰接节点。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板铰接节点,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之间通过铰接支座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楼、电梯间设置钢筋混凝土墙或钢管混凝土支撑,构成核心筒体,主要承受地震作用,在单元周边设置短肢剪力强墙或者框架梁柱与核心筒体共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载荷,在室内不设承重墙和承重梁,仅设几个只承受竖向载荷的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竖向载荷承重构件在相同用钢量的情况下,其截面积较钢筋混凝土柱减少一半以上,增加节点的抗变形能力,保证板柱节点的变形能力大于框架抗震墙的变形能力,当遇到地震强外力破坏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随着混凝土楼板移动,钢管混凝土上柱和钢管混凝土下柱之间产生相对滑移,而混凝土楼板不会发生倾斜,避免建筑物发生倒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理工大学;鹏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理工大学;鹏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戴物表层披覆胶层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人造板生产线中的叠板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