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泄流管道的密封垫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300753.4 | 申请日: | 200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E·Y·埃斯塔西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F16J1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洪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流管 密封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其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内燃机的密封装置,该内燃机具有用于不同流体的互相靠近的通道。
背景技术
内燃机在运行中需要各种具有不同作用的流体。这些流体包括,例如润滑油、水或冷却液、燃料等。当组装内燃机时,用于不同流体的流体通道通常互相邻近。这些流体通道通常从一个发动机部件穿过部件的接触面而到达另一个发动机部件。这些部件接触面通常被密封以防止流体泄漏和流经接触面的各种流体混合在一起。
通常来说,发动机上的密封性能可能会随时间劣化,从而导致在流体通道中产生或小或大的泄漏问题。发动机上所泄漏的流体,如果导致两种或多种流体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问题,否则相对来说可能不成问题。这种泄漏通常被称为内泄漏,其不容易被检测出来,因此会导致发动机性能损失。这种泄漏的一个例子是,发动机冷却液可能会泄漏到发动机的润滑油系统中。
以往解决发动机上流体内混合问题的首要措施包括,将流体通道设计成互相远离的状态。把这些通道设计为互相远离能部分地解决流体混合的问题,但是只有当切实可行时才能采用这种方案。有时,当无法进行其它的通道设计或者没有可利用的空间时,发动机结构需要被设计成不同流体通道要相互靠近。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密封构型,其能确保内燃机上合适的流体隔离,尤其是在密封件的密封性能损失不易察觉、各种流体通道设计成互相靠近的情况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垫,其包括金属基底,该金属基底上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密封圈基本围绕着第一孔。第二密封圈基本围绕着第二孔。在金属基底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泄流管道,使得来自第二孔并流经第二密封圈的流体的泄流被引导离开第一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可密封流体开孔的已知的密封垫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密封垫的正视图,该密封垫具有可密封的流体开孔,该可密封的流体开孔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泄流管道。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泄流管道的详细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部分组装好的内燃机的示意图,该内燃机具有组装在其上的密封垫。
图5是根据本发明组装在发动机上的泄流管道的详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了一种用于避免流过相邻流体通道的流体之间相互混合的装置,这些流体通道形成在内燃机中,并由单个密封装置或密封垫所密封。
图1中示出了被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密封内燃机中多个流体通道的密封垫100。该密封垫100包括金属基底102,该金属基底上形成有孔。第一孔104和第三孔106相对来说比其它孔大,并且属于第一流体系统的一部分,例如,低压油系统。第一孔104和第三孔106分别被第一密封圈108和第三密封圈110基本围绕。第一密封圈108和第三密封圈110可以由弹体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者其它合适的材料,该材料通过公知的过模制(over-molding)方式已被淀积或涂敷在金属基底102上。当密封垫100被安装在发动机(未示出)上时,密封圈108和110被挤压在两个相邻的发动机部件(未示出)之间,并可密封地接合形成在发动机部件上的各表面。密封圈108和110的密封接合起作用,使在第一通道104和第二通道106每一个中的低压油密封而免于泄漏。
密封垫100还包括形成在金属基底102上的多个紧固件孔112,该紧固件孔用于使紧固件(未示出)从中穿过,从而把发动机部件互相连接起来。紧固件孔112中通常不容纳任何流体,因此不需要密封。密封垫100还包括在组装期间被使用的多个销钉孔114,该销钉孔把密封垫支承在一个发动机部件上,直到第二个发动机部件组装好为止。
密封垫100包括第二孔116和第四孔118。第二孔116和第四孔118属于第二流体系统的一部分,例如,高压冷却系统。第二孔116和第四孔118分别被第二密封圈120和第四密封圈122基本围绕。最后,第五孔124形成在密封垫100的金属基底102上。第五孔124被第五密封圈126围绕,并且属于另一个流体系统的一部分,例如低压冷却系统。其它开孔也可以形成在密封垫100上,用于容纳各种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0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激活激光晶体钒酸镱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饮料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