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203578.7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0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鹏;徐弘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G02B6/00;F21V8/00;F21V29/02;F21V23/06;F21Y10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已普遍应用于计算机屏幕、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PDA等电子产品。液晶面板(LCD panel)是关键的显示组件,然而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设置一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才可以进行显示,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组装在一起而形成一完整的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Module,LCM)。
请参见图1,美国专利第7,036,946号揭示了一种侧光式(Edge type)背光模组10。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框架11、两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光源组12以及一导光板13。其中LED光源组12由LED121、电路板122及电力输入装置(图中未示出)所组成。该导光板13承载于框架11的底板111上,该两LED光源组12分别邻近地设于导光板13的两侧端并固定在框架11的侧板112上,导光板13两端的入光面131与LED光源组12的发光面相对。然而,通常LED在发光时,其所接收能量的大约80~90%被转换为热量,其余的能量才被真正转换为光能。因此,LED发光所产生的热量必须被疏散掉以保证LED的正常运作。该背光模组10中,LED121所发出的热量依靠框架11散发,散热效果不佳,进而影响LED的发光效率与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较佳散热效果的背光模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LED光源组,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位于该出光面侧端的一入光面,该LED光源组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且LED光源组的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通风 管,所述通风管内具有一空气通道,通风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空气通道相连通的一进气口与一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进气口,所述LED光源组设于该通风管的外壁上并与通风管热连接,所述通风管用以吸收光源组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使空气通道内的空气沿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上升,上升的空气经由出气口流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LED光源组与一通风管热连接,通风管的出气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进气口,LED光源组所发出的热量传至通风管,通过该通风管的自然通风效应快速地将热量散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从而可提升LED光源组的发光效率及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一现有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中通风管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为一侧光式(Edge type)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21、一LED光源组22及一通风管23,所述导光板21、LED光源组22及通风管23设于一框架24上。
该导光板21为一方形平板,其具有一出光面211及位于该出光面211侧端的一入光面212,光由入光面212进入导光板21内再由出光面211向外出射。通风管23为一圆柱状中空细长管体,其可由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制成,例如铜、铝及其合金等。所述通风管23与该入光面212并行设置,其内部形成有一空气通道231。所述通风管23的下端设有一进气口232,其上端设有一出气口233,其中出气口233在重力方向G上高于进气口232,所述进气口232与出气口233将通风管23内的空气通道231与外 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3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