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流媒体的伴音记录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203070.7 | 申请日: | 200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3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 地址: | 621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流媒体 伴音 记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媒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流媒体应用环境下兼容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在宽带网络上以流的方式传输多媒体信息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驱动,流媒体应用作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确。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收听在线音乐,收看在线电视和视频节目,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聊天。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针对Internet上多媒体数据流的一个传输协议,RTP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在流媒体应用中,人们不仅可以在线观赏媒体节目,也希望能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媒体(比如电影原音、节目伴音),在流式播放过程中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即数字版权管理,是指在网络以及数字化的环境下,借助加密与安全封装技术、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认证、权限管理技术等,使数字内容的权利主题获得对客体的控制权,从而防止非法授权使用,保护权利所有人的利益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体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流媒体应用环境下兼容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记录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流媒体的伴音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流媒体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播放请求,利用RTP传输协议将音视频数据传送到客户端;
b.客户端接收音视频数据后,判断该数据是否经过了流媒体服务器的DRM系统加密,如果是则利用客户端DRM模块进行解密处理,然后进入下一步,如果不是则直接进入下一步;
c.对所述音视频数据进行组帧处理;
d.播放组帧完成的音视频帧并随时进行音频数据的记录处理。
具体的,上述步骤d中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或片断进行记录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音频格式为MP3格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流媒体应用环境下兼容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记录方法,使用户能够在流媒体应用下对拥有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媒体应用环境下兼容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记录方法,使用户能够在流媒体应用下对拥有数字版权管理的媒体伴音进行记录。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系统流程框图。
流媒体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播放请求以及和客户端的DRM处理系统进行交互并向客户端提供相关媒体的DRM信息,会话建立后向客户端发送媒体数据。RTP系统完成音视频媒体数据包的传输,并对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包、乱序等情况进行处理,RTP系统支持相应的IETF标准。DRM系统的功能是进行解密处理,一方面它同流媒体服务器进行交互获取相应媒体内容的DRM信息,并运用这些DRM信息对被加密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并返回解密后的数据。DRM系统相对比较独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型而局限于某个DRM系统。组帧系统对音视频数据分别进行组帧处理,组帧主要依据RTP系统提供的相关媒体数据包信息来进行组帧。音频格式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音频数据为MP3格式,因此支持MP3格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支持。播放系统将音视频帧分别送相应的解码器进行解码并进行播放。用户可以参考播放过程来自由选择记录音频的时间段,该系统也可以和传统的媒体播放器共用。记录系统响应用户的指令对MP3伴音音频进行记录操作,形成的音频文件可以在任何支持MP3解码的播放器上进行播放。控制系统对整个客户端系统进行控制,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控制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3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