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订购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202917.X | 申请日: | 200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4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任飞;钟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7/16 | 分类号: | H04N7/16;H04L9/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 地址: | 621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付费 电视频道 订购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通信技术,网络通信号技术及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背景技术
数字付费电视是用户向电视节目运营商指定地点按月交纳收视费并选择接收想看的电视频道。电视节目运营商端的用户管理系统(SMS)中记录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管理系统与条件接收系统(CAS)相连,条件接收系统以广播的方式发送CAS控制信息,用户终端机根据CAS控制信息解码加密电视频道节目内容,从而使得用户顺利收看电视节目。
现阶段数字付费电视节目有套餐包和单频道两种产品形式。套餐包是由多个频道组成的固定组合,内容综合、资费优惠,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一般需要。单频道产品是为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存在,套餐包内的部分频道可以以单频道的方式订购,另外也有仅以单频道方式提供给用户的频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订购的电视节目较多,仅仅以单频道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的模式将使传输链路上增加许多CAS控制信息,浪费系统带宽,引起系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订购方法;进一步的,解决了在有线电视线缆上条件接收信息拥挤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订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网络服务器将终端用户在浏览器上选择的频道打包为用户自组包发送至条件接收系统;
b、条件接收系统将用户自组包发送至用户管理系统;
c、用户管理系统验证用户为注册用户后,将验证结果反馈至条件接收系统;
d、条件接收系统根据用户自组包创建用户订购频道记录;并将授权管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机。
进一步的,为了不让授权管理信息占用承载着电视节目的有限电视电缆的带宽,步骤d所述授权管理信息通过IP网络传至终端用户接收机。
条件接收系统将授权管理信息回传至终端用户接收机具体为,条件接收系统通过IP网络接口将授权管理信息传至用户终端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订购系统,还包括双向网关、网络服务器、浏览器;所述用户终端机与双向网关相连;浏览器通过网络服务器与双向网关相连;条件接收系统与双向网关相连;用户管理系统与条件接收系统相连。
具体的,条件接收系统通过交互访问接口或IP网络接口与双向网关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通过网络浏览器选择需要收看的节目,既可通过用户终端机点播即兴授权,也可以通过网站实现实时点播、即兴授权等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结合使用,提供用户认证、计费、节目管理等服务功能;进一步的,不再通过条件接收系统在有线电视电缆上广播条件接收控制信息,而是通过IP网络接口一对一的实现条件接收系统与用户终端机的通信,通过网络进行授权管理信息的发送,不占用系统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机、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双向网关、网络服务器、浏览器;所述用户终端机与双向网关相连;IP用户通过网络服务器/浏览器与双向网关相连;条件接收系统与交互访问接口相连;用户管理系统与条件接收系统相连。条件接收系统分别通过交互访问接口、IP网络接口与双向网关相连。
用户终端机通过双向网关访问浏览器,使用户通过IP网络浏览数字电视节目运营商提供的全部节目资源;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自主选择喜爱的数字节目。
网络服务器将用户选择的频道组包发送(本文将发送的用户所选择频道信息称为用户自组包);用户自组包通过双向网关、交互访问接口(IAGI)传入条件接收系统(CAS)。
条件接收系统系统验证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卡号等),同时条件接收系统将用户自组包发送至用户管理系统(SMS),用户管理系统系统验证用户是否是注册用户。以上验证全部通过后,条件接收系统将用户自组包自动创建一个用户订购频道记录,对订购频道按普通频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授权管理信息(EMMG)通过IP网络接口(WEBI)、双向网关链路回传给用户终端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媒体医疗资讯系统及其提醒方法
- 下一篇:大功率LED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