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弯型钢的加热成型方法及其生产的冷弯型钢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808.8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龙;李俊洪;邓澄;黄徐晶;邓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13/00 | 分类号: | B23P13/00;B21D5/00;B21J1/06;B21J5/06;F16S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加热 成型 方法 及其 生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的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的钢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弯型钢的加热成型方法及其生产的冷弯型钢。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冷弯型钢市场需求日趋增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其应用领域,冷弯型钢的优点越来越被用户认识,它属于经济断面高效钢材,与同类热轧型材相比较可节约金属15~30%,而且投资少,生产灵活,能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在个性化市场发展中更显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广泛采用冷弯型钢取代热轧型材和其他品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急需开发不锈钢、镀锌板、高强度和超高强度低合金材质的冷弯型钢以及超厚、超薄、尖直角系列的高难度复杂断面冷弯型钢产品,其中,高精度尖直角、高强度难成型冷弯型钢的开发工作尤为紧迫。
然而,常规冷弯工艺在生产高精度尖直角、高强度难成型冷弯型钢产品时,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在开发冷弯铁路货车中梁时,采用传统的冷弯型钢生产工艺,对4.0mm以上的厚板,内圆角半径不会低于板厚,通常相对弯曲半径都在1.25以上,如此对于生产铁路货车中梁用的板厚为10mm或12mm的坯料来讲,外圆角半径将在22mm以上,由于坯料在冷状态下塑性流动性能有限,若此时强行生产外圆角半径低于22mm的冷弯中梁,将会导致产品开裂率及机组负荷急剧上升,这是非常高昂的代价;而车辆厂在焊接横梁时,要求保证中梁的最大焊接圆角低于8个mm才能确保焊缝质量,显然传统的冷弯工艺能力根本无法达到用户的要求。如武钢集团汉口轧钢厂在其2004年7月28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用于铁路车辆制造的冷弯中梁”(专利公开号:CN1515365A)和2005年8月17日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用于铁路车辆制造的冷弯中梁”(专利授权公开号:CN2717559Y)”中涉及到一种利用传统的单纯冷弯方式生产大外圆角半径铁路货车中梁的工艺,应用后反应出的问题主要有:外圆角半径R过大、刚度不够、弯角上时有难以检测的微小裂纹、打磨后中梁出现扭曲,等等,影响了其广泛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焊接质量的冷弯型钢的加热成型方法及其生产的冷弯型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冷弯型钢的加热成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①采用普通孔型的冷弯成型机组生产出圆直角型钢坯料;②用加热装置对成型后的圆直角型钢坯料进行在线加热,使圆直角型钢的圆角处坯料形成奥氏体组织;③将圆直角型钢坯料进行镦压形成尖直角型钢。通过采用加热装置对传统的圆直角型钢坯料进行在线加热后,使圆角处坯料转化为奥氏体组织,这样就可使得对变形部位以及危险部位进行加热软化、改善变形部位以及危险部位的塑性及流动性,使得在镦压中容易变形且不易产生裂纹,大大减小了机组的整体负荷。
进一步的是,在成型为尖直角型钢后,进行热处理、精整、矫直、锯切而成型为成品。
进一步的是,用加热装置对成型后的圆直角型钢坯料进行在线加热时是对圆直角型钢坯料的圆角处进行局部加热。
进一步的是,包括形成整体式结构的底板、腹板与帽沿,底板与腹板之间形成的外圆角半径≤8mm。
进一步的是,腹板与帽沿之间形成的外圆角半径≤8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加热装置对传统的圆直角型钢坯料进行在线加热后,使圆角处坯料转化为奥氏体组织,这样就可使得对变形部位以及危险部位进行加热软化、改善变形部位以及危险部位的塑性及流动性,使得在镦压中容易变形且不易产生裂纹,大大减小了机组的整体负荷;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后生产的冷弯型钢,其圆角处镦压为直角,外圆角半径≤8mm,可大大提高该冷弯型钢焊接在车辆横梁上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冷弯型钢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圆直角型钢坯料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弯型钢与横梁的焊接示意图
图4~图20是本发明的冷弯型钢的成型辊花图。
图中标记为,底板1、腹板2、帽沿3、横梁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8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状硬面堆焊材料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微机售票的收费站专用税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