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690.9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7067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开口 扁头装卡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加工扁头轧辊时使用的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950轧辊是一种典型的开口扁头轧辊,该轧辊一头是开口扁头,另一头是带顶尖孔的圆头。随着950轧辊硬度值越来越高,其加工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经过表面淬硬处理后,普通刀具无法进行加工,只能采取合金刀具才能实现其加工。轨梁厂950线方圆钢开发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大,为成型刀加工轧辊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采用普通轧辊车床加工,成型刀具的制作成本相当高,一方面是所需刀具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是大规格的成型刀具制作难度大,且制作合格率极低。如果利用数控机床的曲线行走自动控制功能,所需刀具则可使用合金刀片,且不用特制刀具,其加工成本较低,加工相对容易。
轨梁厂950轧辊在普通轧辊车床上加工时,是利用两个中心架对其进行支撑,加工中只要保证两个中心架的中心高与机床中心高一致,即可满足使用要求。而车削加工的动力传递则是利用专用辊齐与辊套来实现,辊齐与辊套在实现动力传递时是不承受轧辊自身重力的。数控机床加工轧辊时,轧辊的装卡精度是利用数控机床床头与床尾的顶尖对轧辊顶尖孔进行支撑来保证的,动力传递也都用专用夹具来实现的,但专用夹具在动力传递过程中不承受轧辊的重力。950轧辊扁头端中间是一个开口,无对应的顶尖孔,只有圆头端的顶尖孔是无法实现顶尖装卡的。并且利用数控机床四爪装卡时,有两个卡爪正好处在开口的位置,无法进行装卡,仅靠扁头外圆的两个卡爪装卡的可靠程度较低,且也无法进行找正,装卡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加工中便于装卡的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本体,支承本体两个侧面的安装面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的内表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是,在支承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顶尖孔。
进一步的是,在支承本体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相适配;滑槽上的槽沿配合在轧辊的扁头端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是,在槽沿上设置有紧固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紧固装置采用螺栓。
进一步的是,在支承本体上设置有顶紧端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支承本体的两侧安装面设置为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内表面相适配,这样,在支承本体装配在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后,即可利用数控机床的四爪装卡轧辊的扁头端,装卡容易,动力传递可靠;且通过设置的顶尖孔,提高轧辊的装卡精度,实现轧辊的在数控机床上的高精度加工,尤其适合在加工端部具有开口的轴类零件上面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与轧辊的扁头端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中标记为,支承本体1、顶尖孔2、滑槽3、槽沿4、紧固装置5、顶紧端头6、端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轧辊开口扁头装卡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本体1,支承本体1两个侧面的安装面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的内表面相适配。相适配指的是支承本体1两个侧面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内表面基本一致,使得在利用数控机床的四爪装置对轧辊的扁头端进行装卡时,其四个卡爪均可以牢固地装卡在扁头端上,从而提高在加工中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为提高装卡精度,在支承本体1的端面7上设置有顶尖孔2。在加工前的装配中,将机床的一端顶尖顶住轧辊的圆头顶尖孔,而另一端的顶尖则顶住设置在支承本体1上的顶尖孔2,使得轧辊的轴心线与的定位中心线一致,从而可提高轧辊的加工精度。
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支承装置与轧辊的扁头端的装配,如图2所示,在支承本体1上设置有滑槽3,滑槽3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相适配;滑槽3上的槽沿4配合在轧辊的扁头端外表面上。在装配时,滑槽3沿着轧辊扁头端开口处内表面滑进开口内,与此同时,槽沿4就配合于轧辊扁头端的外表面上,可有效避免该支承装置从轧辊的扁头端开口处脱落。为使效果更佳,在槽沿4上设置有紧固装置5,用于将该支承装置紧固在轧辊的扁头端上。其中紧固装置5可以采用销钉进行紧固,也可以采用卡接等形式实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紧固装置5采用螺栓。其在起到紧固的同时,还可以在顶尖孔2没有与轧辊轴心线重合的时候,利用螺栓进行调节,使顶尖孔2的位置与轧辊轴心线重合。
为进一步提高装配的可靠性,在支承本体1上设置有顶紧端头6。在装配本发明的支承装置时,将顶紧端头6顶紧在轧辊扁头端开口的底面,可使在机床加工时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6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