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芯取样检测实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500.3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帅颂宪;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G01N7/1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550006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 检测 实体 混凝土结构 抗渗性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检测方法。
(二)背景技术
对于新建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强度既可通过现场检测的方法进行评定,也可通过同期标准养护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评定。然而,新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抗渗指标(抗渗标号),只能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制作抗渗试件,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标准方法进行抗渗标号检测,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标号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签发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当混凝土工程浇注时通过现场取样再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进行抗渗试验来评定其抗渗能力作为工程验收资料,但对于早已竣工的实体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抗渗能力评定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芯取样检测实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的方法,解决了真实准确进行现场检测实体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芯取样检测实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在被测实体混凝土结构上采取钻芯取样方法取出Φ140~Φ170mm的混凝土圆柱体1,该混凝土圆柱体的长度≥200mm;
步骤2,将上述混凝土圆柱体切割加工成Φ140~Φ170mm、高150mm的圆柱体芯材2;
步骤3,将上述圆柱体芯材2置于圆筒形试模3中央;
步骤4,用灌浆料4注入圆筒形试模3与圆柱体芯材2之间的空隙中成型;
步骤5,第二天脱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进行标准养护;
步骤6,三天后就得到顶面直径175毫米,底面直径185毫米的标准圆台形抗渗试件;
步骤7,以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为一组,在表面晾干后,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料,随即将圆台形抗渗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加压装置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步骤8,抗渗仪使水压稳定地作用在圆台形抗渗试件上,试验从水压0.1兆帕开始,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兆帕,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步骤9,当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有三个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值;
步骤10,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四个圆台形抗渗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S=10H-1……(5.0.5);
式中:S--抗渗标号;
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兆帕)。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步骤3中,圆筒形试模3底面大于圆筒直径,可形成一圈凸缘6。
上述步骤4中,灌浆料是含有胶凝材料和集料、形同于水泥浆的浆体,该灌浆料成型凝固后的强度和抗渗能力大于圆柱体芯材2。
上述步骤8中,如发现水从圆台形抗渗试件周边渗出,则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由于以往对现场实体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评价没有方法,无法做到真实反映体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项发明填补了无现场检测实体混凝土抗渗性能方法的空白,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通过此种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出实体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工程质量的检测及验收有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4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土圆柱体、2-圆柱体芯材、3-圆筒形试模、4灌浆料、5-圆台形抗渗试件、6-凸缘。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这种钻芯取样检测实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参见图1,在被测实体混凝土结构上采取钻芯取样方法取出Φ160mm的混凝土圆柱体1,该混凝土圆柱体的长度≥200mm。
步骤2参见图2,将上述混凝土圆柱体切割加工成Φ160mm×150mm的圆柱体芯材2。
步骤3参见图3,将Φ160mm×150mm的圆柱体芯材2置于圆筒形试模3中央。为增加稳定性,上述圆筒形试模3底面可以大于圆筒直径,形成一圈凸缘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置在三厢车右CD柱上部外侧的车身空腔隔振垫
- 下一篇:玉米脱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