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洪连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202066.9 | 申请日: | 200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玉;王晓琴;白璐;允田;傅永红;张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玉;兰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36 | 分类号: | A61K36/36;A61K36/28;A61P31/12;A61P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0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抗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藏药洪连提取物及其这种提取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民族医药范畴。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天然药物热”的兴起,藏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1]。藏药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疗效,是由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藏药植物多生长在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风力强劲的气候环境中,而且多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上,加上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等的因素,导致了藏药所特有的次生代谢物质,奠定了藏药药用成分的基础[2-3]。
洪连是常用的藏药[4],又叫藏黄连,兔耳草,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发烧、肾炎、肺病、阴道流黄黑色液物、湿热泻痢、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综合性毒物中毒及“心热”等疾病。据藏药典藉《晶珠本草》记载:藏药洪连苦寒,能清热解毒,行血调经,平逆降压。用于五脏有热,血分热毒,急慢性肝炎,月经不调。《藏药志》记载其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治血旺、急慢性肝炎、肺病、高热的功效[5]。据记载[6-7],各地作为洪连入药的兔耳草属植物主要有短管兔耳草L.brevituba、大萼兔耳草L.clarkei、全缘兔耳草L.integra、圆穗兔耳草L.ramalana、短穗兔耳草L.brachystachya Maxim、矮兔耳草Lagotis humilisTsoong et H.P.Yang、兔耳草L.glauca Gaertn及L.stolonifera等。
肝脏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肝损伤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肝损伤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临床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胆汁郁积、肝硬化以及肝癌等[8]。目前对肝损伤的防治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尽管目前治疗肝炎的药物较多,然而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疗效的药物较少。而藏药洪连以其特有的药用功效,在预防和治疗肝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利用选择空间和较高潜在医用价值的宝贵资源。
病毒性疾病治疗药物发展较迟缓,主要由于病毒有严格寄生性,与细胞关系密切,病毒感染细胞后,进入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酶系统复制;有些病毒核酸整合于细胞染色体,难于清除。病毒严格寄生在细胞内,使得药物杀伤病毒的同时对机体细胞也有损害。现有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即因为毒性太大或耐药性的产生,其临床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发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例,阐明藏药洪连提取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与宫颈癌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抗病毒药物已接近50种,但真正应用于临床的只有阿昔洛韦、拉米夫定等少数几类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作用靶点为病毒DNA聚合酶。它们以酶反应底物类似物的形式与正常底物竞争,直接降低或阻断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其共同缺点是易产生耐药毒株,抗病毒谱窄,毒副作用大,价格高昂或药理特性不理想。因此,寻求更新更好的抗病毒药物已势在必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药洪连提取物,该提取物可以在制备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中应用,与现有药物相比,其毒性低,安全可靠,药效作用强,而且藏药洪连原料丰富、价廉、萃取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可以制成各种剂型。
参考文献
[1]加措.藏药资源的科学发展战略探讨.西藏科技,2007,5:1416
[2]强巴赤烈.中国的藏医.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
[3]蔡景峰.中国藏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著.藏药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6]郑秀萍,石建功.短筒兔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04,35(5):503~504
[7]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8]陈勇,程明,韩风梅,等.CCl4肝损伤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间差异性比较.研究实验生物学报,2005,35(5):417~422
[9]刘燕.抗肝炎中药研究概括.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7):686~687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玉;兰州大学,未经李红玉;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消防灭火机
- 下一篇:数码镜子、数码镜子实现方法及数码镜子主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