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873.9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白泉;张跃;付金良;罗明武;黄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热泵 空调 系统 地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中的使用的换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因此地源热泵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效率大大提高。在冬季通过热泵把大地中的热量传输给建筑物,升高建筑物温度,对建筑供热,同时使大地中的温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对建筑物降温,同时在大地中蓄存热量以供冬季使用。
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是一种较常使用的地源热泵,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岩土中热量的闭路循环的地源热泵系统。通常称之为“闭路地源热泵”,以区别于地下水热泵系统,或直接称为“地源热泵”。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传热。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的热交换器埋于地下,也称为地下耦合热交换装置,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地热换热器的设置形式主要有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两种:
1)水平埋管形式:是在地面下开挖沟、槽,其深度和面积根据建筑物的需要和不同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水平埋管通常为浅层埋设,开挖技术要求不高,初投资低于竖直埋管,但其占地面积大,开挖工程量大,由于埋深较浅,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大,易造成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这种形式在地源热泵技术的早期应用中较多,现国外工程已很少采用。
2)垂直埋管的形式:是在地层中钻直径为0.1~0.15m的钻孔,在钻孔中设置1组(2根)或2组(4根)U型管并用灌井材料填实。钻孔的深度通常为40~200m,竖直埋管的地热换热器与水平埋管相比节省很多土地面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但其初投资非常高,施工周期长、效率低,劳动作业强度大,同时也相对占用了较大的土地面积,往往在大多数工程中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钻孔效率,降低初投资中的钻孔费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造价更低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地热换热器包括封闭容器、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于封闭容器连通。这样,由于封闭容器可以将容积做得较大,从而有效的利用封闭容器内的热容量进行热交换。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进水管的进水端口设置在封闭容器内的顶端位置,出水管的出水端口深入到封闭容器内的下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施工简单、造价更低、工期更短、占地更少、换热效率更高的优点,可大大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占地面积,可直接应用于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地源热泵节能空调系统,完全可以取代当前广泛采用的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这两种地下耦合换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封闭容器1、进水管2、出水管3。
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该地热换热器由封闭容器1、进水管2和出水管3组成,进水管2和出水管3分别与封闭容器1连通。封闭容器1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其容积,其直径和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计算确定,从而利用较大容积的封闭容器1的热容量来进行热交换,满足其需要。
为了使得在封闭容器1内的热交换效率更高,最好将进水管2的进水端口设置在封闭容器1内的顶端位置,出水管3的出水端口深入到封闭容器1内的下部。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其换热效率,地热换热器采用钢管焊接制成,例如可采用无缝钢管或不锈钢管等。这样,与采用PVC管作为埋管的传统结构相比,可大大提高其封闭容器1与土壤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提高在封闭容器1内的热交换效率,出水管3的出水端口深入到封闭容器1内距底部100~200毫米的位置。这样,进水管2的进水端口与出水管3的出水端口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其出水和回水之间流动距离大,热交换更充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封闭容器1内的热交换效率,出水管3伸入封闭容器1内的部分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材料的材质和厚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封闭容器1加工完成后还应进行防腐处理和压力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具有编织纤维纹路壳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