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方法及其排水分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169.3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1F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法赤泥 堆场 排水 分流 方法 及其 结构 | ||
1.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方法,它包括赤泥堆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赤泥堆场外设置两个独立的赤泥附液回水池(2)和雨水回水池(3),并在赤泥堆场内设置竖直放置的滤水管(6),在赤泥堆场底部设置有与滤水管(6)相连通的排泄雨水的排水廊道(1),并且排水廊道(1)与雨水回水池(3)连通,在滤水管(6)内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分流的环形凹槽(8),在环形凹槽(8)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分流的回水管(5),将回水管(5)沿排水廊道(1)铺设,使回水管(5)的排水口与赤泥附液回水池(2)连通,这样即可使赤泥堆场中小量的赤泥附液通过回水管(5)排放到赤泥附液回水池(2)中,使赤泥堆场中的大量雨水通过漫过环形凹槽(8)的边沿而落入到排水廊道(1)中并排放到雨水回水池(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廊道(1)的底部为倾斜面,其倾角坡向雨水回水池(3),并且在倾斜面的最低点设置有检漏坑(11),在检漏坑(11)的底部设有排液管(12)。
3.一种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包括赤泥堆场、滤水管(6)、堆场回水池和回水管(5),滤水管(6)与回水管(5)连接,回水管(5)与堆场回水池连接,其特征在于:堆场回水池由赤泥附液回水池(2)和雨水回水池(3)组成,在赤泥堆场中心部位设有滤水管(6),在滤水管(6)的底端内壁连接有环形凹槽(8),在赤泥堆场下方设有排水廊道(1),排水廊道(1)的一端与雨水回水池(3)连通,并且在排水廊道(1)内部设有回水管(5),回水管(5)一端连接在滤水管(6)的环形凹槽(8)底部,另一端与赤泥附液回水池(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水管(5)由钢管和波纹金属软管相互搭配连接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水廊道(1)内设置有半圆形的流槽(4),回水管(5)放置在流槽(4)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水管(5)的管径为0.2~0.3米,并且在6根相互连接的钢管中间连接有1节波纹金属软管钢管,并且钢管与钢管,钢管与波纹金属软管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滤水管(6)为直径为1~1.5m的钢管,在钢管上开设有渗水孔,并且在滤水管(6)四周设有砂石滤水层(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凹槽(8)的高和宽均0.2~0.4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法赤泥堆场的排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水廊道(1)上设有入口(10)、通风口和爬梯,并且入口(10)、通风口和爬梯位于排水廊道(1)内的检漏坑(11)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1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路由方法及路由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