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持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073.7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原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00 | 分类号: | B24B7/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持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持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面磨床的固持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电脑、通信、消费性电子产品与各种精密仪器 及其模具中,对各零配件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电子产品与 精密光学器件上已广泛应用的塑胶透镜,为满足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 其已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在塑胶透镜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结构亦 随着缩小。
精密成型件模具对各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各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要 求也高,很多小型部件,例如用于补偿高度的成型件模具垫片,也会被要求 薄形化。此类小型部件通常为金属材质。在加工成型件模具垫片时,通常是 将其放在平面磨床上进行打磨。曹丽华发表在2001年第3期的《航天工艺》 上的一篇名为《非磁性材料工件在平面磨床上的装夹》文章中,揭示了一种 在平面磨床上加工非磁性材料工件的装夹设备。现有技术中,在磨床上打磨 此类小型部件时,由于其体积及面积一般较小,通常是取两块钢铁材质的条 状固定片,并列摆放于小型部件的左右方向将其夹在其中,固定住小型部件, 以利加工。此方法,可以一次加工一个或多个垫片。但由于仅在左右两个方 向上对垫片进行了定位,该垫片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存在由于磨床震动而松 脱或者从上下两个方向飞出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持治具,用于平面磨床中,用以容置并固持待 加工工件等小型物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用于平面磨床中,用以容置并固持待加工工件等小 型物体的固持治具实为必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持治具,用于容置并固持至少一物体。所述固持治具 包括至少一第一挡板、至少一第二挡板、至少两个套设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挡 板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挡板之间的中空连接件以及多个设置在至少一第一挡 板或第二挡板之上的卡固部。所述中空连接件开设有多个具有锯齿的凹槽, 所述卡固部包括一个滑槽、一个具有两个弹性端的弹性件、一个具有卡合端 的滑块及一个按钮。滑槽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的端部 上,所述滑块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按钮固定于所述滑槽的上 端面,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直至卡合端卡在所述两个弹性端之间以使 两个弹性端分别与锯齿卡合而将所述第一挡板或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于 对应的中空连接件上。所述至少一第一挡板、至少一第二挡板及至少两个中 空连接件互相连接构成一连续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围成一容置空间, 以容置至少一物体并将其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持治具在使用时,只需将至少一第一挡板、至少一第 二挡板及至少两个中空连接件围成一容置空间,即可容置至少一物体,并使 其固定。所述至少一第一挡板和至少一第二挡板可相对所述中空连接件拉 伸,并且在任意长度固定,则可任意改变容置空间的大小,从而可以用于固 定不同大小和数量的物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固持治具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同时固定 多个物体,则可以用于同时加工多个工件时的辅助固定工件;且治具的容置 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调整,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固持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