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99052.6 | 申请日: | 200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玥;陈玄同;刘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L1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数据流 进行 数据传输 写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尤其涉及一 种在具有多个客户端计算机与多个服务器的网络系统架构中,利用从多个服务 器发出的多个多播数据流对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计算机同时进行镜像文件的数 据的传输及写入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企业环境中,对计算机的映像管理是企业计算机管理解决方案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管理的基础。现有技术的系统和数据复制 方法都是先把一个标准的样本系统制作成一个镜像文件,然后在需要的时候由 客户端下载到本地并将其中的数据提取出来恢复至本地硬盘上,从而完成系统 和数据的复制过程。
在生产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工厂环境中,为每台计算机单独下载和恢复镜像 文件是一种效率非常低的方法,一般会采用多播网络协议同时为大量的机器安 装操作系统和软件。通常情况下,一个镜像文件的数据只在一个多播数据流中 传输,但是当客户端计算机的数据接收能力远远高于服务器端所发出的多播数 据流的数据传输能力时,客户端计算机剩余的硬件性能优势就会被浪费。
因此,本领域亟待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客户端计算机的硬件性能,以有效 提高数据传输量的数据传输及写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 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用以在具有多个客户端计算机与多个 服务器的网络系统架构中,利用从多个服务器发出的多个多播数据流将一个镜 像文件中不同部分的数据同时传输并写入至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计算机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包含以 下步骤:
(a)一客户端计算机使用广播协议向网络中各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此 请求信息中包含此客户端计算机所要下载的镜像文件的名称;
(b)各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计算机的请求信息后,将服务器上正在 发送的数据流的信息回馈给客户端计算机,其中各服务器通过多播方式以多个 数据流同时向外发送镜像文件中一指定范围内的数据块序列;
(c)客户端计算机收集各服务器的回馈信息,并根据回馈信息确定加入 到相应的多个服务器发出的多个多播数据流中以接收镜像文件的各个部分的 数据;以及
(d)客户端计算机接收来自多个不同的服务器的多播数据流中的数据, 并根据所接收数据中的扇区起始位置及扇区数量将数据写入到客户端计算机 的磁盘中。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种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其 中步骤(b)中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提取客户端请求信息中客户端计算机所要下载的镜像文件的名称;在各服 务器上检索是否存在发送镜像文件的数据的多播数据流;如果存在发送镜像文 件的数据的多播数据流,则将服务器上正在发送的数据流的信息回馈给客户端 计算机,然后,继续等待接收来自客户端计算机的请求信息;以及如果不存在 发送镜像文件的数据的多播数据流,则继续等待接收来自客户端计算机的请求 信息。
此外,上述本发明的一种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其 中步骤(c)中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客户端计算机接收各服务器的回馈信息;以及根据回馈信息中包含的多播 流信息建立接收机制。
此外,上述本发明的一种使用多播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及写入的方法,其 中步骤(d)中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等待各多播数据流中的数据到达;判断数据是否已经到达,如果数据已经 到达,则将收到的数据放入接收缓冲区,否则,继续等待各多播数据流中的数 据到达;将接收到的每一多播数据流中的数据组合成一压缩数据块;解压缩压 缩数据块中的压缩数据;依据压缩数据块所包含的相关信息获得所接收数据中 的扇区起始位置及扇区数量,以将解压缩后的数据写入客户端计算机的磁盘中 的指定位置;以及判断多播数据流中的全部数据是否均已接收完,如果是,则 结束,否则,等待多播数据流中的数据到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