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MA传送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法和数据传送控制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9011.7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3/28 | 分类号: | G06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ma 传送 设备 数据 控制 方法 控制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传送设备、使用该DMA传送设备的数据传送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DMA传送设备的数据传送控制程序,所述DMA传送设备配置成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用于数据传送的至少一个传送设置值依次读取到寄存器中,并且基于所读取的传送设置值,来进行DMA传送处理。
背景技术
在将基于特定数据格式所描述的输入数据转换成另一数据格式的处理期间,传统方法使用诸如DMA控制器的数据传送硬件。
当基于所接收到的已编码或已加密的数据而获得的解码数据用于诸如打印处理或显示处理的特定处理时,使用这样的数据传送硬件。
特别地,传统打印设备打印出基于所接收到的已编码和已压缩的图像数据而获得的解码后的图像数据。在使用对包括行序光栅数据的打印数据进行处理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单称为“打印机”)的情况下,主计算机依次发送已针对各行进行编码和压缩的数据。
如在日本特开07-21117中所讨论的,传统数据传送硬件,特别是传统DMA传送硬件,将适当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用于多个传送操作的传送设置值(以下称为“描述符”)依次载入寄存器上,以进行数据传送。这样的DMA传送模式被称为“阵列链式传送模式(array chain transfer mode)”或“连接阵列链式传送模式(link array chain transfer mode)”。
在很多情况下,来自主计算机的打印数据在解码处理后可能逐行具有不同的数据长度。特别是,在诸如紧缩位编码(PackBits Encoding)或种子行编码(Seed Row Encoding)的行程长度编码(Run Length Encoding,RLE)的情况下,解码后的数据长度只可能在进行解码处理之后才能获知。
在传统处理中,统一各行长度的一种方法是将纸张(要读取的文件的纸张)的宽度设置作为解码数据缓冲长度。然而,在这点上,在图像处理期间,不关于没有图像的纸张的部分对存储器进行存取更有用。并且,将纸张宽度的数据长度固定设置作为解码数据缓冲长度增加了存储器的存取量,这在处理效率上没有益处。
在这点上,另一种传统方法预测必要的最小解码数据缓冲长度,并针对一个带来设置描述符,以进行解码。如果所预测的必要的最小解码数据缓冲长度与实际解码数据长度不同,特别是,如果实际解码数据长度大于该解码数据缓冲长度,则以等于该解码数据缓冲长度的长度对解码数据进行分割或截断。在这种情况下,CPU重新生成具有延长的解码数据缓冲长度的合适的描述符,然后,解码器再次进行解码。
在这点上,日本特开06-103181讨论了这样的方法:当诸如传送失败的失败发生时,发送单元将异常中止通知信号通知给DMA控制器。在该方法中,DMA控制器在接收到该通知之后自动继续数据传送。
同时,对于DMA控制器或解码器来说,减少电路中门的数量以及其制造成本,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可设置为传送字节长度的最小值受限。
在必须处理小于最小值的数据的情况下,CPU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当CPU必须对种子行编码的第N行数据进行解码时,仅在第(N-1)行数据已经被完全解码之后,CPU才可以解码第N行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CPU执行包括用于直到第(N-1)行数据的解码处理的设置的描述符一次,对第N行数据进行解码,并且向第(N+1)行以及后续的数据提供新的描述符。
然而,在如上所述再次进行解码处理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将硬件的设置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描述符,但是必须生成用于要利用CPU解码的数据的设置,并且管理存储器上的所生成的设置。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生成单独的设置数据,并且管理所生成的与要利用DMA控制器或解码器进行的解码处理有关以及与要利用CPU进行的解码处理有关的设置数据。
而且,如果利用CPU解码的数据可以利用硬件来处理,则必须生成新的描述符。如上所述,在传统方法中,由于关于在DMA控制器或解码器上可以设置为传送字节长度的最小值的限制,CPU必须进行复杂的处理。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