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8417.3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崔发智;许万群;陈随军;种彦龙;张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2 | 分类号: | B03D1/02;B03D1/004;B03B1/00;B03D101/02;B03D101/04;B03D10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72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从难 选矿 回收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矿石的开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从矿石中提取金的过程中,频繁遇到难选矿石。如一些少硫化物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及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云母次之;还有部分硫化矿,少部分微细粒金为石英裂隙或石英包裹金,包裹金嵌布于石英及硫化矿中,有的甚至占微粒金总数的70%以上,这部分金难以单体解离,导致选矿金回收率偏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的方法,提高难选矿石中金的回收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的方法,包括磨矿、矿石的浮选,矿石的浮选按照粗选、扫选、精选的流程进行,其中磨矿后将矿石粉末配成浓度为21-25%的矿浆,加入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粗选,所述捕收剂的用量为500-620g/t,起泡剂用量为6-15g/t;粗选和扫选采用充气式浮选机,充气量为2650-4600立方米/小时,粗选与扫选按照1:1.1-1.2的比例分配。
由于原矿中含金矿石主要为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石英脉,少量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含金石英脉,所以通过加大捕收剂的用量以完全有效回收其中的金,而捕收剂用量的加大导致泡沫层发粘,相应应减少起泡剂的用量。对充气量的控制,可避免矿浆产生涡流,保证矿化气泡在浮升过程中相对稳定,减少有用粗粒的脱落,从而保证其可浮性。
进一步,将扫选的泡沫与粗选的泡沫合并进行精选,扫选分多次进行时,还可根据扫选时泡沫的品位直接合并至品位相近的精选槽。此操作进一步对矿石中的金进行回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金的回收率,同时节省了流程。
再进一步,将磨矿细度控制在-200目70-75%,保证了有用矿粒能充分单体解离。
具体的,所述的捕收剂优选为黄药、黑药或其混合物,优选其混合物,黑药与黄药的质量比例为1:4.8-6.5的混合物,所述的起泡剂为松醇油,用量为9-12g/t。
精选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中进行,按常规工艺进行,精选后进行浓缩、压滤,得到金精矿。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的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将难选矿石进行破碎、磨矿至-200目70-75%、分级机处理,搅拌后再按照粗选、扫选、精选得到金精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提高了难选矿石中金的回收率,特别适用于金嵌布粒度小的难选矿石,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所述难选矿石类型为:少硫化物金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及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云母次之。硫化矿,少部分微细粒金为石英裂隙或石英包裹金;包裹金,嵌布于石英及部分硫化矿中,占微粒金总数的77%左右。
实施例1
将金品位为5.62g/t的难选矿石进行破碎,磨矿至-200目75%,分级机处理,搅拌后配制成浓度为22%的矿浆,粗选和扫选采用充气式浮选机,总充气量为4000m3/h,其中粗选充气量为42%。扫选充气量为58%,扫一与扫二平均分配;扫选采用二次扫选,黄药总加入量为525g/t,在粗选、扫一、扫二的分配比例为1.3:1:1,黑药总加入量为90g/t,在粗选、扫一、扫二的分配比例为3:1:1,松醇油用量为10g/t;扫二的泡沫回流至扫一槽,扫一槽的泡沫再回流至粗选槽。粗选槽的泡沫进入精选槽精选处理,精选处理后浓缩、压滤即得金精矿。处理后的尾矿品位为0.43g/t,金回收率为92.3%。
实施例2-13
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8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