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6931.3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白井崇;石桥明彦;中土居淳一;伊藤由滋;内田哲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科倍可菱材料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4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将在大径管和小径管内分别流动的制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内管配置在外管内的双重管式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制冷机、自动售货机、冰柜、展柜、啤酒桶(beer server)等中,为使用二氧化碳及卤化碳(flon)等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用有热交换器。作为此种热交换器,使用将小径管即内管配置在大径管即外管的内部的双重管,在大径管及小径管流动的制冷剂和制冷剂(例如:水等)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及将流动制冷剂的大径管及小径管并列设置且通过使大径管和小径管的外面相互接触而在制冷剂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还公开有作为将内管配置在所述的外管的内部的双重管,通过扭转(拧)内管,使该内管在外管内形成为螺旋状,而使内管的传热面积增加,此外,利用该螺旋的形状可使制冷剂的流动紊流从而实现传热性能的提高的双重管(例如:参照特开昭56-27891号、特开2006-170571号、实开平02-140170号)。
还公开有作为将大径管及小径管并列设置的传热器,将大径管即吸管和小径管及毛细管按照相互热性接触的方式利用钎焊接合,且在吸管及毛细管的内表面设有槽的传热管(例如:参照特开2005-265269号)。在该传热管中,通过在内表面设置槽而增加内表面积,同时,通过利用设置于内表面的槽将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搅拌,增加内表面的传热面积及传热系数。根据该作用,使吸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和毛细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量增加,使冷冻效率提高。
另外,作为将大径管及小径管并列设置的传热管,公开有如下传热管,使大径管的圆周壁的局部向中空部内方向凹入,使大径管成为在圆周的局部具有弓形凹部的形状,在该弓形凹部内,将小孔径筒管一体状凹入,由弓形凹部的内周面将该小径管的外周面贴紧包围(例如:参照特开2002-181465号)。通过将该传热管作成此种形状,增大大径管及小径管的接触范围使传热系数提高。
但是,采用现有的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存在如下所示的问题。
近年来,使用热交换器的电器等都在追求小型化、紧凑化、成本低等,希望热交换器也将容积缩小的同时使传热性能提高。
在此,上述5种专利文献中记述的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中,虽然传热性能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实现小型化、紧凑化、成本低等,因此希望进一步改善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
另外,对于特开昭56-27891号、特开2006-170571号、实开平02-140170号所记述的技术,由于制冷剂的流动及压缩机等的机械振动,从而存在因内管与外管的内壁碰撞而产生噪音这种问题及因内管与外管的内壁碰撞,而易引起外管及内管磨损、损坏这种问题。
再有,在特开2005-265269号所记述的技术中,将大径管和小径管通过焊料进行接合,但是,由于焊料是成为公害因素的铅及镉,所以存在可能其不良影响波及人体及环境这种问题及由于使用焊料而缺乏再循环性这种问题。
而且,在特开2002-181465号所记述的技术中,由于大径管的凹部的形成及向大径管的凹部的小径管的嵌入等,从而存在由于制造工程上耗费时间而导致生产性差这种问题、及为确保大径管的凹部的壁厚而必须加厚大径管的壁厚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进一步讲,提供一种防止热交换器中的噪音的发生,另外,还在环境方面优良、在生产性方面优良的热交换器。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由外管和配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的传热管,所述内管具有重复曲部或弯曲部的形态,所述外管的流路截面积除以所述内管的流路截面积和壁厚截面积之和所得的值为1~10,与所述传热管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内管的最大存在直径除以所述外管的内径所得的值为0.8~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科倍可菱材料,未经株式会社科倍可菱材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按摩轮的脚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反转起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