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6721.4 | 申请日: | 200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勇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24/00;H04M3/4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3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网络 监控 垃圾 信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业务因价格便宜、形式新颖和方便快捷,赢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青睐,手机短信开始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然而随着手机短信服务的被广泛使用,垃圾短信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目前,部分手机已经具有屏蔽垃圾短信的功能,例如,在用户手机上,通过设置关键字列表来屏蔽含有关键字的短信;在通信网络上,也可以利用相同的办法,通过在通信网络设备中设定关键字来屏蔽垃圾短信。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关键字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个短信广告,很难通过关键字来屏蔽,而且,发送方可以通过改变文字而不改变语义,就可以达到避开关键字的目的,另外,关键字设置不当,也会屏蔽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手机上设置黑名单(需要屏蔽的号码列表)也是屏蔽垃圾短信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垃圾短信往往来自不同的发送者,使得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目前,电信运营商主要通过服务热线,接收客户对垃圾短信的投诉,但是,由于垃圾短信每天大量出现,给用户投诉带来很大麻烦,而且,电信运营商需要对垃圾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判断投诉的真实性。另外,由于投诉短信数量巨大,电信运营商很难做到对垃圾短信的及时处理,因此垃圾短信逐渐变成了用户投诉的热点问题。
与垃圾短信问题相似,在即时通信系统中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用户会经常收到一则要求加入好友的请求,其实是一则广告信息,目前没有有效的机制来防止这种信息的传播。
另外,在浏览互联网或者WAP网页时,用户经常发现一些网页上含有不良信息,目前用户没有有效的途径,对所浏览的信息进行投诉,更不用说参与到剔除这些垃圾网页或者屏蔽垃圾网页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的工作中了。这些工作不得小交给少数网管人员处理。由于网页数量是海量的,可以想象,剔除这些网页的工作量之巨大。因此,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快速剔除垃圾信息的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垃圾信息的来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来禁止垃圾信息的发送方继续发送信息,控制垃圾信息的发送方发送信息的频率,以及提高垃圾信息的发送方发送每条信息的单价。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垃圾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网络中接入垃圾信息监控平台,并在所述垃圾信息监控平台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接收用户1发给用户2的信息;接收到的所述信息至少包括用户1识别码、用户2识别码和信息内容;存储至少包括所述用户1识别码和所述用户2识别码的信息记录;
步骤2:接收所述用户2对所述用户1的投诉信息;接收到的所述投诉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户1识别码和所述用户2识别码;
步骤3:收到所述投诉信息后,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用户1发给所述用户2的所述信息记录,是则针对所述用户1,累计投诉信息总数;
步骤4:判断针对所述用户1的投诉信息总数是否大于一个设定阀值,是则限制所述用户1发送信息。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至少包括短信、彩信、WAP信息、即时通信消息和互联网网页信息中的一个。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平台接收到的所述投诉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两种信息组合中的一种,
(1).所述用户1识别码+所述用户2识别码+投诉标识;
(2).特殊投诉地址+所述用户2识别码+所述用户1识别码;
所述特殊投诉地址,是事先设定的一个特殊用户的地址,在该地址收到的就是所述投诉信息;所述监控平台通过所述投诉标识或者所述特殊投诉地址来识别所述投诉信息。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执行以下步骤中的一个:
(1).所述步骤1还包括,存储所述信息内容;因此,在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所述监控平台中,判断所述信息内容是否包含在所述投诉信息中,不是,则所述投诉信息不累计到所述投诉信息总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勇,未经祁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