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质量可变握把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96088.9 | 申请日: | 2007-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D·K·吉尔;W·W·安德森;D·L·谟多克;B·J·诺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53/14 | 分类号: | A63B53/14;A63B53/16;A63B49/08;A63B5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秘凤华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 可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手持握把或运动器材握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的改进的质量可变握把,其特别适于用作冲击传递器具(shock impartingimplement)的握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场上可获得用于各种器具的多种形式的握把。所述器具的范围涉及锤柄或其它手持式工具以及运动器具如网球、壁球或手球式墙球的球拍,或者高尔夫球杆。尽管本发明特别适于用作高尔夫球杆握把,并参考其进行说明,但是很显然,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高尔夫球杆握把,而是可扩展到任何用于冲击传递器具的运动器材握把或手持握把。
最初,高尔夫球杆握把主要由缠绕手柄(柄身)的皮革缠绕物组成。后来出现了模制的橡胶握把,该模制的橡胶握把在今天仍被广泛应用。模制的橡胶握把最近出现的变化是,在手柄上使用橡胶套或衬边(underlisting),其中,用皮革或合成皮革缠绕物螺旋形缠绕该衬边以获得更加柔软的手感。目前,握把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材料的组合制成。
仍然存在对改进的质量可变握把的需要,该握把向能够提供减振的冲击传递器具传递冲击或作用力,或者接受来自该冲击传递器具的冲击或作用力。该握把应能实现很少滑动或无滑动的稳固的抓握、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以及良好吸振性能。同时,需要提高对器具的摆动重量的控制,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所述器具。摆动重量控制、手柄刚度、挠曲性控制、吸振性能只是改善来自器具的冲击的重要因素中的一些因素。为握把定制可变质量这一理念为使用者在改进其运动技巧方面或利用能更好地操纵和运行的工具而使工作更容易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
因此,希望获得一种质量可变握把,该握把允许使用者为冲击传递器具或工具的手柄或杆身选择合适的配合和手感,以满足使用者在给定应用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质量可变握把的改进的盖件。该盖件在一个端部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元件,该元件形成盖件的上部。与圆柱形元件的一侧相连的管状部沿远离圆柱形元件的方向逐渐变细。管状部在其靠近圆柱形元件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环形槽,并在其靠近第一环形槽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二环形槽。该管状部构造成接纳选定的质量块,并定位在空心把体中,该空心把体的尺寸和形状制成用于配合在器具的手柄上。本发明还说明了该改进的质量可变的盖件如何在握把的制造和式样及削减库存开支方面节约成本。
特别是在作为公开内容的一部分的所附权利要求中指出了本发明特有的多种新颖性特征。参照附图和说明性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和通过应用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操作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尔夫球杆的正视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改进的盖件的正视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改进的盖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局部断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质量可变握把的空心把体的透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而省略了盖件;
图6是图5所示的空心把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断面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质量可变握把的分解视图;
图8是另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3的视图;
图9是图8的实施例的类似于图6的视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握把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局部断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这些图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并且,在多个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特别地,首先参照图1,其中示出总体标记为10的高尔夫球杆。高尔夫球杆10包括高尔夫球杆握把12、杆身或手柄14和杆头16,它是冲击传递器具的一个例子。这里采用的术语“冲击传递器具”是指包括用于打击、冲击或向对象或器具施加作用力、或相反地接受来自器具的冲击或作用力的运动器具和工具。网球拍、壁球拍、手球式墙球拍、长曲棍球握把、钓竿竿柄、自行车把手、摩托车把手和棒球握把仅是包括在术语“冲击传递器具”中的少数示例。自然地还可逐步开发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能想到的许多其它的、甚至可能更多的运动项目。术语“冲击传递器具”还包括但不限于工具手柄如锤柄或螺丝刀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