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钟表部件及具有该钟表部件的钟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6034.2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藤森章浩;村井正己;新井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4B31/08 | 分类号: | G04B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钟表 部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钟表部件及具有该钟表部件的钟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这样的复合镀层:通过在普通的电镀槽或化学镀槽中混入不溶性的粒子使其与金属共析,而在金属镀层中混入有粒子。在复合镀层中,通过选择金属镀层及粒子,可覆盖硬度、耐磨损性、润滑性等优良的镀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镀层中,通过在以硫酸镍和氯化镍为主要成分的瓦茨池中混合光泽剂、聚丙烯酸及碳纳米管,来调整复合电镀液并实施电镀处理,由此可覆盖在作为金属镀层的镍镀层中混入了作为粒子的碳纳米管、且高硬度、表面平滑的复合镀层。
另外,以往已知有利用电池或发条等的能量来使指针运转的钟表。在此类钟表中,使用了这样的钟表部件:具有与其它钟表部件接触地滑动的摩擦滑动部、或者根据操作钟表的动作来切换与其它钟表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切换部。
这里,摩擦滑动部及切换部由于与其它钟表部件点接触而容易磨损,所以为了赋予耐磨损性及润滑性,在摩擦滑动部及切换部上涂有钟表专用的油。
图7是非电解镍镀层的有无涂油的镀层与氧化铝球之间的磨损试验结果。
本试验利用球盘往复摆动式摩擦磨损试验机(ball on plate frictionand wear tester)来进行测定。作为本试验的试样,使用在镀层基底板(高碳素钢材料,硬度:Hv=700,表面粗糙度:Ra=5nm)上通过非电解镀层处理而覆盖了镀层厚度为20μm的镍镀层的试样。此外,作为对方磨损物,使用氧化铝(Al2O3)球(硬度:Hv=1500)。
作为本试验的试验条件,以载荷:200g(30kg/mm2)、冲击:2Hz(0.5秒/次)、冲程:10mm、总时间:1400秒来进行。再有,在该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如果换算成钟表部件的三号小齿轮的下枢轴与宝石轴承之间的滑动,则相当于两个月时间的耐久试验。
图7是在上述试验条件下使纵轴为摩擦系数、横轴为冲击次数,并将在试样与对方磨损物的接触面上进行了涂油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表示为曲线E,将没有在试样和对方磨损物的接触面进行涂有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表示为曲线F的图。
当在接触面上进行了涂油的情况下,如曲线E所示,即使冲击次数增加,摩擦系数也稳定在0.1附近。
另一方面,在没有向接触面进行涂油的情况下,如曲线F所示,当冲击次数在0~300次附近,摩擦系数急剧上升到0.6附近。而且,随后,随着冲击次数增加,摩擦系数逐渐上升到0.6附近。
冲击次数在0~200次附近,摩擦系数急剧上升到0.6附近,这被认为是因为由于与其它钟表部件接触,临时作用有较大的力,而且接触面的镀层别削掉而变得粗糙。而且,这以后被认为是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由于接触面的镀层被削掉而产生的削屑附着在接触面上,从而导致摩擦系数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636号公报
虽然在上述试验的范围内通过注油而使摩擦系数稳定,但即使这样对钟表部件加上了钟表专用的油的情况下,在长时间的使用及低温环境下,油的劣化加剧会导致摩擦阻力变大,进而,存在消耗能量增大、钟表停止等问题。即,实现无加油的钟表部件只是一个想法。
但是,如上所述,因与其它钟表部件的点接触而临时作用有较大的力,所以导致接触面被削而变得粗糙,或因接触面被削而产生的削屑附着在接触面上,由此,有时也会使摩擦滑动部及切换部的摩擦阻力变大。因此,虽然在摩擦滑动部及切换部覆盖了对非电解镍镀层施行了热处理的高硬度镀层、或在非电解镍镀层中含有特氟龙(注册商标)的润滑镀层等,但即使在覆盖了此类镀层的情况下,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如上所述,摩擦阻力也会变大,所以存在定期的分解清洗和加油成为不可或缺的步骤这样的问题。即,难以实现无加油的钟表部件。
另外,当在现实中进行加油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钟表专用的油,例如,通过在摩擦滑动部及切换部覆盖氟系聚酯等,来提高保油性,并进行防止油的飞溅、流动的防油扩散处理,但即使进行了此类防油扩散处理,最终,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保油性也会下降,发生油的飞溅、流动,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分解清洗及加油,为了提高保油性,存在需要再次进行防油扩散处理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床
- 下一篇: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