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5523.6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8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克兴;国秀花;徐晓峰;郜建新;赵培峰;刘瑞华;贾淑果;刘亚民;周伯楚;田保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5/02;H01B7/10;C22C1/05;B22F9/00;B22F3/12;B2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471003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接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合金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①制备Cu-Al中间合金粉末,其中Al含量为0.21~0.53wt%,余量为铜;
②利用步骤①所制备的Cu-Al中间合金粉末来制备氧源Al2O3-Cu2O,其中Cu与Al之间的重量比保持不变;
③将步骤①所制备的Cu-Al中间合金粉末与步骤②制备的氧源Al2O3-Cu2O混合,其中氧源Al2O3-Cu2O在混合物中所占重量比例为10~25wt%;
④对步骤③所得混合物进行内氧化和还原处理,得到Al2O3含量为0.4~1.0wt%的Cu-Al2O3合金粉末;
⑤将步骤④所得Cu-Al2O3合金粉末压制成坯锭并进行烧结处理;
⑥将步骤⑤所得压制烧结后的坯锭成型为棒材; 和
⑦将步骤⑥所得棒材通过拉拔制成所需截面尺寸的接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①所得Cu-Al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小于或等于1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②中,首先在200~500℃下并保温20~50小时来空气氧化步骤①所得Cu-Al中间合金粉末,随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其加热至650~850℃并保温1~3小时,最后将其冷却至室温来获得氧源Al2O3-Cu2O。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③是通过V形混粉机进行,混粉时间为2~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④中的内氧化和还原处理包括: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步骤③所得混合物,使其中的Cu2O分解释放活性[O]而使Cu-Al合金粉末中的Al被内氧化成Al2O3;然后通入氢气将其中残留的Cu2O还原为Cu,其中内氧化处理是在600~900℃下加热并保温3~5小时;还原处理是在700~1000℃下加热并保温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⑤中,利用冷等静压机在100~200Mpa的压力下将所得Cu-Al2O3合金粉末压制成坯锭;在氢气气氛下加热到950~1020℃进行烧结处理,时间为2~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⑥中,通过挤压机将压制烧结后的坯锭挤压成直径为50~80mm的棒材。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⑦中,所述拉拔为多道次孔型拉拔。
9.一种铜合金接触线,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的方法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铜合金接触线,其特征在于,用作高速铁路接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5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