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杠杆式插销助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5452.X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迪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4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插销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销助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杠杆式插销助拔装置。
技术背景
当前,各种嵌入式电源插座、插线板等电源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 方面面。目前的电源装置主要采用的供电方法是直接插入式的,其特征是用电 设施的插销插入即通电(即用电设施的插头直接插入带有电源的插座内形成回 路),用电设施的插销拔出即断电。为了保证插头不易在使用过程中非人为的掉 落或松动影响供电安全,普遍采取增加插头与插座接触部分摩擦力的方法以防 止插头非人为的掉落和松动,达到保证供电安全的目的。
但如此一来,拔出插头的时候往往非常困难。在拔出插头过程中,手接触到 插头金属部分形成回路,往往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类状况在老人和儿童 身上危害尤其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杠杆式插销助拔装置,免去了 人手对于带电插销的直接拔起动作,从而很好的避免了触电现象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电源装置内部加入 一套杠杆式插销助拔装置,与设在电源装置面板上的绝缘按钮相连,使人手能 够不接触插销而完成拔起插销的动作,从而消除拔起插销时触电的可能。整套 装置由3根传动杆(即推力传动杆、主传动杆、作用力传动杆)、1个支撑杆、3 个可旋转连接装置、1根弹簧以及1个按钮组成;其中主传动杆、作用力传动杆、 推力传动杆、支撑杆以及3个可旋转连接装置组成的杠杆结构是整套装置的主 要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按压按钮将向下的压力输出在推力传动杆上,然 后通过由主传动杆、支撑杆、可旋转连接装置3、可旋转连接装置2、可旋转连 接装置1组成的杠杆结构将压力传导在作用力传动杆上,使作用力传动杆伸出 电源装置,以达到将插销顶起的目的。即:将人手施加在按钮上的垂直向下压 力通过上述结构转化为作用力传动杆向上的推力(如图6);待松开按钮时,作 用力传动杆在弹簧的反弹力以及其余部件的作用下回到电源装置内部以方便再 次使用。(如图7)
垂直运动的作用力传动杆放置在插销孔的正下方,同样是垂直运动的推力 传动杆则放置在按钮的正下方,可旋转连接装置2位于传动杆与支撑杆的打孔 结合位置,可旋转连接装置1和可旋转连接装置3分别放置在主传动杆两端的 打孔处,用以连接作用力传动杆和推力传动杆(如图1)。
主传动杆的特征是:主传动杆至少有三孔,用于连接支撑杆的开孔位置可在 两端开孔位置之间任意选择,并以此孔位置的左右移动实现整套结构省力或费 力的效果。
主传动杆为适配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可以按照图3-1、图3-2、图3-3所提 供的零件图加工也可以在满足上述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改,用 于连接支撑杆的开孔位置可在两端开孔位置之间任意选择,中间开孔位置越靠 近用于固定推力传动杆的开孔位置则整套装置所需要的按压力量越大,是费力 设计,开孔位置越靠近用于固定作用力传动杆的开孔位置则情况相反,是省力 设计,可根据电源装置的具体需求调整以实现省力或费力的效果。
推力传动杆的特征是:至少有一孔用于连接主传动杆,与按钮相对应的一端 与按钮紧密连接,且推力传动杆只能进行垂直运动。
为适配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可以按照图4-1、图4-2、图4-3所提供的零件 图加工也可以在满足上述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改。
支撑杆的技术特征是:至少有1孔用于连接主传动杆,至少有一端与电源装 置固定或与电源装置结合为一体。
为适配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可以按照图5-1、图5-2、图5-3所提供的零件 图加工也可以在满足上述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改。
作用力传动杆的特征是:至少有一孔用以连接主传动杆,上部形状能够自由 伸出电源装置面板相应位置的开孔,只能作垂直运动。
为适配电源装置的内部结构可以按照图2-1、图2-2、图2-3所提供的零件 图加工也可以在满足上述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改,可为矩形、 圆柱形等多种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迪,未经刘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