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系统、充电装置以及电池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4670.1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西野肇;朝仓淳;中谷芳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张惠萍 |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系统 装置 以及 电池 组件 | ||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次电池;
充电电流提供部,向上述二次电池提供充电用电流;
内阻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阻的阻抗值;
充电控制部,在由上述内阻检测部检测出的阻抗值变小时,控制增大通过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用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控制部,让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向上述二次电池提供充电用电流,使得由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用电流的电流值与由上述内阻检测部检测出的阻抗值的乘积值为预先所设定的一定的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控制部,让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向上述二次电池提供充电用电流,使得由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的充电用电流的电流值的平方值和由上述内阻检测部检测出的阻抗值的乘积值为预先所设定的一定的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
电流检测部,检测流经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其中,
上述内阻检测部,通过将端子电压之差除以电流之差,计算出上述内阻的阻抗值,在此,上述端子电压之差是指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将指定的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时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与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将与上述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不同的第二内阻检测用电流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时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之差,上述电流之差是指上述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与上述第二内阻检测用电流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深度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深度SOC;
存储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上述充电深度SOC和内阻的阻抗值相对应地预先进行存储,其中,
上述内阻检测部,将与上述充电深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上述充电深度SOC相对应地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阻抗值,作为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阻的阻抗值而取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压的端子电压;
恒压充电部,让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上述充电用电流,使得在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超过预先设定的终止电压时,上述二次电池被施加上述终止电压,以恒压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
电流检测部,检测流经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
恒压充电部,让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上述充电用电流,使得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超过预先设定的终止电压时,上述二次电池被施加上述终止电压,以恒压进行充电,其中,
上述内阻检测部,通过将端子电压之差除以电流之差,计算出上述内阻的阻抗值,在此,上述端子电压之差是指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将指定的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时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与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将与上述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不同的第二内阻检测用电流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时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之差,上述电流之差是指上述第一内阻检测用电流与上述第二内阻检测用电流之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深度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深度SOC;
存储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上述充电深度SOC和内阻的阻抗值相对应地预先进行存储;
电压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压的端子电压;
恒压充电部,让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上述充电用电流,使得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端子电压超过预先设定的终止电压时,上述二次电池被施加上述终止电压,以恒压进行充电,其中,
上述内阻检测部,将与上述充电深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上述充电深度SOC相对应地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阻抗值,作为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阻的阻抗值而取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6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