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身防震多用折叠式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583.6 | 申请日: | 200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先伟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多用 折叠式 自行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身防震多用折叠式自行车。
从来就没有可调节车(长高)体大小变身的自行车,因此车(长高)体大小及其合适舒适的使用,只得限从于产品规格的大小上,而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也存在主要有的是折叠体一是厚度大,一是高度大、甚至连车后备装置、车后“行李”板(架)以及支撑(架)也有所不可及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个性化调节车(长高)体大小变身得以合适舒适的使用,并且使车折叠后的体厚度小、高度小,兼及配具车后备震装置、车后多用板以及支撑的变身防震多用折叠式自行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见图1,变身防震多用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并以:通过(见图5和图1中)折叠式车架(1),它有连结着中轴套(1.8)的、又连接着支持后轮(8)的下梁(1.9)的支杆(1.7),和内套着通过当中设有的(见图5、4中)一个锁(1.6)(可以键制弹簧插销构成)可以上、下的移动(即调节鞍座(9)位高、低度)的座柱(1.5)的竖管套(1.4),与(见图5、4、2中)以二个的各内套着通过当中设有的一个锁(1.3)(可以键制弹簧插销构成)可以前、后的移动(即调节车身长、短度)的上梁(1.2)的横管套(1.1)左右夹里的固接、并连成一个三角支撑架,而上梁(1.2)前端与连接着(见图1中)前叉(10)和车把(4)的立管套(1.0)通过由可活动变化角度的活角撑(2)接连,从而得以移动调节上梁(1.2)、座柱(1.5)两者的处位来变通车身的长度、高度,或折叠车;而(见图6和图1、5中)折叠车的车架活角撑(2),它有角撑(2.1)其一端和角边(2.3)的与车架立管套(1.0)固接的竖边相以活动关节的连接,角撑(2.1)其另一端为含活动关节的与车架上梁(1.2)固接的为连接端(2.2),该连接端(2.2)与角边(2.3)的横边上设有一个锁(2.4)(可以制键、弹簧插销(2.5)构成),锁定其二者相接而稳角固撑,否则,这些关节作用可活动变化其所连接成的角度,而得以使(见图3中)前轮(7)在前叉(11)上从立管套(1.0)受活角撑(2)的角度变化直后靠近后轮(8)处以车折叠状态,并而前轮(7)的直径,使用以不宽于车中轴套(1.8)底边线至后轮(8)底边线其相距的长度,使折叠体得到呈近长方体形状的规整小体化;又通过(见图7和图1中)折叠车的扭柄式曲柄(3),它有连接着中轴(3.4)的第一个柄节(3.1)和连接着脚踏板(3.5)的第二个柄节(3.2)相连接为直可转动的,该连接处设有一个锁(3.3)(可以在连接处开一个螺口,配套一个为大于半径的半边螺杆,跨到连接处上下的二个节部位,而使柄扭动不得,再从这半边的螺杆可旋动的转其到连接处上(下)的一个节部位处,则可扭转的),锁定柄扭正常使用,而中轴(3.4)通过其中轴套(1.8)(见图1、2中)与车架(1)相连,这就得以扭柄转使到(见图3中)脚踏板(3.5)向置随之靠近贴向车架(1)处以车折叠状态;再通过(见图8和图1、2中)折叠式车把(4),它有二个伸缩式的竖管(4.5)与通过活节套(4.9)接驳连为一体的其二个段把手横杆(4.8),各自分别相连接为可活动转的,而(见图3、4中)将活节套(4.9)移到一个段的把手横杆(4.8)上即不在接驳,则把手横杆(4.8)一一可转竖向置的处以折叠状态,见图8中,该二个伸缩式的竖管(4.5),带有第一个端的其二个之间以横撑(4.6)连固,横撑(4.6)上设有一个锁(4.7)(可以键制弹簧插销构成),锁定竖管(4.5)的伸缩调节长短的高底度,以及第二个端的其二个的端头固接在一个横接轴(4.4)上,该横接轴(4.4)在连结有立管(4.1)的横接轴套(4.2)内可活动转的,横接轴(4.4)与其的横接轴套(4.2)上设有一个锁(4.3)(可以键制弹簧插销构成),锁定横接轴(4.4)的转动位置,而立管(4.1)(见图1、2中)与车架(1)立管套(1.0)相连接,从而转动横接轴(4.4)即可将竖管(4.5)向置转到横下,见图3、4中,则使车把(4)横下旁夹靠拢到车架(1)两侧部位处以车折叠状态;从此,通过调节车把(4)竖管(4.5)长短的高低度以及结合调节车架(1)的上梁(1.2)、座柱(1.5)两者的处位,得以变通车(长高)体大小,也即得到变身车,再从这总的折叠则(见图3、4)使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又得以为折叠式车;加上通过(见图9和图1中)车后备震装置(5),它有一个弹簧(5.1)在由车架的竖管套(1.4)稳定位置并受与横管套(1.1)和下梁(1.9)的上下夹接、固连,因此其弹簧(5.1)性能作用缓冲住(见图1中)来自后轮(8)有所上下震动致使下梁(1.9)会上下的活动,从而得以具成车后备震装置(5)并使车具及防震;又加上通过(见图10和图1中)车后多用板(6),它为呈凹槽形的板块,以倒向其凹槽的、固定在由车架(1)的横管套(1.1)尾部承托支持,并以凹槽形状板块其有三边的板面来盖后轮(8)防沙泥扩散,而得以作为“车后泥板”使用,又利用这个凹槽形状板块其底边板面(6.1)可托载“行李”(小件物品)、其两侧旁边(6.2)可当“稳定行李钩带”(此另外的配备)稳钩,而得以作为“车后行李板”使用,进而成为车后多用板(6),因此也得以使车具可兼载“行李”的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先伟,未经江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5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铧耘锄
- 下一篇:具有指间垫板的机械成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