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管用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4446.2 | 申请日: | 200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岩片真理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挠性管(以下简称为软管)与煤气管或自来水管等连接时使用的软管用接头。
背景技术
通常,软管用接头正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具有接头主体、挡圈(卡合部件)及袋形螺母(螺纹部件)。在接头主体的内部形成从其一端面贯通至另一端面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环状的接触面。软管从贯通孔的一端开口部插入直到与接触面抵接。在接头主体一端的外周面上螺纹配合着袋形螺母。该袋形螺母与挡圈接触。因此,当紧固袋形螺母时,挡圈移动以接近接触面,将软管的前端面推压到接触面。由此,软管与接头主体连接。不用说,接头主体的另一端部与煤气管等连接。结果,软管经由接头而与煤气管等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昭和63年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110788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软管用接头中,在接头主体一端部的内部插入挡圈,而螺纹部件螺纹配合于接头主体一端部的外周上。就是说,挡圈、接头主体及袋形螺母这三个部件从内侧向外侧顺序地配置。为此,会有接头呈大径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挠性管用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其形成带有外周面形成波状的金属管的挠性管从一端开口部插入的贯通孔,并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被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推压接触的接触面;卡合部件,其能够从其一端开口部移动地插入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金属管外周面以不能向其长度方向移动地进行卡合;螺纹部件,其与所述接头主体螺纹配合,穿过所述挠性管,一旦紧固所述螺纹部件,则所述螺纹部件就推压所述卡合部件,进而所述卡合部件推压所述金属管,使其前端部呈密封的状态推压所述接触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内周面的一端部形成内螺纹部,在所述螺纹部件外周面的前端部形成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所述卡合部件的长度设定成比从所述贯通孔一端部开口的所述接头主体的端面至所述接触面的距离短,所述螺纹部件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
此时,最好在所述接触面上设置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金属管的前端面经由所述密封部件推压接触所述接触面。
最好在所述螺纹部件的从所述贯通孔向外部突出的部位上,由阻止液体透过且允许气体透过的材料构成的透气部件,以其内外端部面临所述螺纹部件的内外空间的状态设置。
最好在所述贯通孔内周面的位于所述接触面近旁的部位上,形成以随着从所述贯通孔的一端开口部侧接近所述接触面从而接近所述贯通孔的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卡合部件随着向所述接触面侧的移动,利用所述倾斜面以接近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移动。
最好所述挠性管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金属管外侧的包覆管,在所述螺纹部件的内周面上设有防水部件,具有规定大小的摩擦阻力而与所述包覆管外周面接触,以防止液体从所述螺纹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包覆管的外周面之间侵入。
最好所述卡合部件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上,在相互抵接的所述螺纹部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后端面的至少一方上,为了使其间的摩擦阻力减小,设有由比构成所述螺纹部件的材料以及构成所述卡合部件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的涂敷层。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构成的本发明,卡合部件与螺纹部件并排于贯通孔的长度方向,而在内外方向上不并排。也就是说,在内外方向上接头主体与卡合部件及螺纹部件仅为并排设置,三者在内外方向上不并排。因此,可得到小径化的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示出同实施例在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4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3中的Y-Y线的剖面图。
图6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螺纹部件中插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7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挡圈中插入软管的金属管状态下的视图。
图8为示出在同实施例的接头主体中插入金属管、挡圈及螺纹部件状态下的视图。
图9为示出同实施例的把金属管与接头主体进行连接途中状态的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1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12为沿图12中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4为示出同实施例中使用的挡圈的平面图。
图15为沿图14中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连接软管状态下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填补水管漏缝的方法
- 下一篇:非金属水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