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板太阳能遮光板式自动跟踪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3750.5 | 申请日: | 2007-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富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富贵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G05D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0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板 太阳能 遮光 板式 自动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能自动跟踪太阳转动,始终使光电化学光伏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最大效能地利用太阳能的一种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利用太阳能显得日趋重要。太阳能的利用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更充分地利用阳光照射的能量,获得更多的能量。现在使用的太阳能装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实用装置,大多是将阳光接受板固定一个角度,不能随着太阳的转动而改变受光面板的角度,所以在正对太阳的时间段,受光强,吸收太阳能多,在与太阳光线的角度大的时间段,受光弱,吸收太阳能少。一些较为大型和相对复杂的太阳能装置,也装有一些跟踪装置,但是,它们大都比较复杂,制作和运行成本很高,因而不能广泛普遍地应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和运行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灵活的跟踪装置,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并使太阳能的利用更为广泛,更为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光伏板太阳能遮光板式自动跟踪装置,该跟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和运行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利用太阳能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光伏板太阳能遮光板式自动跟踪装置,设有光伏板、蓄电池、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至少为四组:光伏板组A、B、C、D,每组由至少一块光伏板组成,所述光伏板组全部设置在一个面板上,在该面板背后设有一个控制面板水平旋转的电机A及其司服系统A,该司服系统A的电机A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光伏板组A、B串连,光伏板组C、D串连,并且串连的光伏板组A、B和串连的光伏板组C、D并连在给蓄电池E充电的电路中,在蓄电池的正极反相串连一个二极管D;在光伏板组A、B中间的连接点a和光伏板组C、D中间的连接点b之间,串连着由继电器J控制的常开开关和所述电机A,该继电器J与串连的光伏板组A、B和C、D并连在蓄电池正负两端,继电器J无电时常开开关为常开状态,即电机A与蓄电池连通;继电器J有电时,常开开关为关闭状态,即电机与连接电a、b连通;电机A与蓄电池正极端或负极端之间设有一个常闭开关K,即常态为连通状态;当光伏板组A、B和C、D产生电流时,继电器J也有电流,将常开开关吸合,电机A在光伏板组中间连接点a、b之间的电流控制转动;当光伏板组中无电流产生时,继电器J也无电流,所述常开开关断开,电机A通过常闭开关K由蓄电池供电转动;在所述面板的正面光伏板组A、B与C、D之间纵向设有一块遮光板,在所述司服系统A上设有一个卡销。
本发明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的补充方案是:
在所述光伏板组A、C和B、D之间还设置一个横向遮光板,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还设有一个控制面板上下旋转的电机B及其司服系统B,该司服系统B的电机B固定司服系统A上;电机B连接在光伏板组A、C之间的连接点c和光伏板组B、D之间的连接点d之间。
所述电机A的司服系统A的设置结构为控制电机朝连接点a、b中电压高或电流强的一点方向转动。
所述电机B的司服系统B的设置结构为控制电机B朝连接点c、d中电压高或电流强的一点方向转动。
在所述面板的正面,还可以设有光伏组E、F、G、H,在光伏板组E、G和F、H之间设有一横向遮光板,在所述面板的背面同时设有一个控制面板上下旋转的电机B及其司服系统B,该司服系统B的电机B固定司服系统A上;电机B连接在光伏板组E、G之间的连接点e和光伏板组F、H之间的连接点f之间。
所述电机B的司服系统B的设置结构为控制电机B朝连接点e、f中电压高或电流强的一点方向转动。
上面所述的司服系统A也可以固定在司服系统B上。
为了实现横向遮光板的遮光控制与电路的联接关系统一,可以把纵横光伏板中的光伏板基本单元进行调整,使得纵横光伏板的遮光效果不会相互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富贵,未经何富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