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视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93641.3 | 申请日: | 200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洪珊婷;杜益昌;廖清贤;陈修宏;彭瀛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60 | 分类号: | H04N5/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 音频 标准 辨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音频标准辨识装置,预先记录有多个广播音频格式信号的载波所在的频带,包括:
一载波计算单元,接收一中频信号,并通过依据多个频带将该中频信号变频为一基带信号而计算该中频信号在多个频带上各自的一第一载波能量;及
一切换控制单元,统计这些频带上的第一载波能量来取得至少一存在有载波的频带,并且再根据至少一阈值来解析该存在有载波的频带,进而获得至少一有效载波,且该切换控制单元再根据该有效载波而确认这些广播音频格式信号中的一个;
其中,经该切换控制单元所确认的广播音频格式信号对应有该有效载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中频信号为数字声音中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计算该第一载波能量是以一振幅正交成分来计算,而该载波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坐标旋转数字计算器的转换单元,是将该中频信号进行正交变频为一基频信号并且转换为该振幅正交成分;
一降频单元,用以对该振幅正交成分施以带域限制,以产生一取样速率的振幅正交成分;
一坐标旋转数字计算器的向量单元,将该取样速率的振幅正交成分转换为一第二载波能量;及
一数值运算单元,用以累积该第二载波能量达一第一取样数时,进行平均运算以输出该第一载波能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振幅正交成分包含基带I分量与Q分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存在载波至少包含一主要载波,而该阈值通过迟滞或浮动方式来解析该主要载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迟滞方式利用两个该阈值来解析一模拟的主要载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浮动方式利用与一浮动频带的运算以产生该阈值,进而解析一数字的主要载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还包括一相位产生器,用以定义这些频带的固定频率,并提供频带变换给该载波计算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装置,其中该切换控制单元进一步包含一频带计数器,用以计数该载波计算单元是否藉由该相位产生器所提供的频带变换,而在这些频带上各自产生该第一载波能量。
10.一种音频标准辨识方法,预先记录有多个广播音频格式信号的载波所在的频带,用以接收一中频信号,并依据多个频带将该中频信号变频为一基频信号,该辨识方法的步骤包括:
在这些频带上分别扫描该基频信号的载波,并各自计算一第一载波能量;
依据这些第一载波能量,统计出至少一存在有载波的频带;
通过至少一阈值来解析该存在有载波的频带以获得至少一有效载波;及
将该有效载波比对该预先记录的载波所在的频带以切换输出其中之一广播音频格式信号;
其中,该切换输出的广播音频格式信号对应有该有效载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其中计算该第一载波能量是以一振幅正交成分来计算,使该基频信号的载波得以转换为该振幅正交成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其中该振幅正交成分包含基带I分量与Q分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其中该存在载波至少包含一主要载波,而该阈值通过迟滞或浮动方式来解析该主要载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其中若该有效载波与该预先记录的载波进行比较得到多个有对应的广播音频格式信号时,则提供一候选项以选择这些有对应的广播音频格式信号的其中之一以进行输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进一步提供一第一计数器以累计判断每一这些频带所取样的一第二载波能量是否达到一第一取样数,进而得以进行平均运算而获得该第一载波能量。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标准辨识方法,进一步提供一频带计数器来计数频带变换以判断这些频带上是否各自存在有该第一载波能量,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储存这些第一载波能量以统计出该存在载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6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