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氰污水多效真空蒸发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3034.7 | 申请日: | 200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理;王树芳;吕周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安理;王树芳;吕周本 |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1C3/10;C22B11/08;C02F101/18;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72500河南省灵宝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真空 蒸发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氰污水回收方法,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含氰污水多效真空蒸发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氰化法提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一直是金矿提金最主要的方法。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氰化工艺,即氰化锌粉置换沉淀工艺和炭浆工艺两种方法都产生含有大量氰化物的废水。由于氰化物是剧毒的,因此,氰化提金废水在排放之前应当脱出有毒的氰化物,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处理后指标必须绝对达标;若不经处理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氰络合物影响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首先要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处理后水质测定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含氰废水通常的处理方法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法等。这些方法不是效果差,就是成本高,有的还因加入化学品存在二次污染并影响水体的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氰污水多效真空蒸发回收方法,避免了处理含氰污水的高成本,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含氰污水多效真空蒸发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含氰污水和硫酸,在真空负压作用下,自吸入逸氰反应塔,含氰污水自上部喷淋下降的过程中,氢氰酸在真空抽吸作用下,从污水中蒸发逸出而分离出来,被吸入真空系统,并与碱液充分混合吸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液体氰化钠,生成的氰化钠返回到氰化提金过程中重新加以利用。
所述的真空负压为-0.08-0.09Mpa。
所述的碱液为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
生产过程中采用蒸汽加热,以加快化学反应和蒸发速度。
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采用了一种含氰污水多效真空蒸发回收装置,包括塔体,塔体的上部空间为混酸室,混酸室的下方为喷淋填料室,喷淋填料室与高效受料筒相连,高效受料筒下方为沉淀室,沉淀室下部为浓缩锥斗。
在混酸室的上部设置有硫酸入口及含氰污水入口。
抽真室出口设置在塔体顶端。
所述的浓缩锥斗外部设置有一蒸汽加热水套。
浓缩锥斗的下部沉淀斗下端设置有排浆口和冷凝水出口。
在沉淀斗侧壁上还设置有检修人孔。
所述的塔体上设置有真空计量表。
所述的高效受料筒与一高效倾斜板相连,在高效受料筒周围设置有溢流堰,溢液堰与塔体上的排液口相连通。
利用本发明的回收装置,在真空负压作用下,含氰污水和硫酸分别经由真空蒸发回收塔上部的含氰污水入口、硫酸入口自吸入塔体内的混酸室,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由喷淋管道系统喷淋,进入填料室,期间发生化学反应,含氰污水中的络合氰离子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氰酸即:(CN)-+H+=HCN↑,HCN挥发出来,同时由于真空负压的作用,挥发的氢氰酸被吸入到真空喷射泵中,氢氰酸与碱反应吸收,生成液体氰化钠(HCN+NaOH=NaCN+H2O),返回氰化提金过程重新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了含氰污水全酸化回收氰化钠的目的。为加快化学反应和蒸发速度,浓缩锥及以下部分设计蒸汽加热水套,生产过程可进行蒸汽加热操作。
本发明的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一次多效真空蒸发回收,回收率达到99%。避免了现有处理含氰污水过程中所造成的处理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含氰污水直接回收加以重新利用,大大节约了成本,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回收方法为:先将含氰污水和硫酸,其中硫酸与含氰污水的添加比例为:根据处理污水中的pH值和含氰量多少进行确定,在真空负压作用下,压力为-0.08Mpa,自吸入逸氰反应塔,含氰污水自塔体上部喷淋下降的过程中,氢氰酸在真空抽吸作用下,从污水中蒸发逸出而分离出来,被吸入真空系统,并与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吸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液体氰化钠,生成的氰化钠返回到氰化提金过程中重新加以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安理;王树芳;吕周本,未经王安理;王树芳;吕周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装信息通信设备的机柜
- 下一篇:一种信号分路器及信号传输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