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源故障预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92946.2 | 申请日: | 200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 发明(设计)人: | D·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8 | 分类号: | G06F1/28;G01R31/40;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魏军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源 故障 预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电源和电源装置领域,具体来说,一方面涉及预测电源何时会发生故障。
背景技术
随着处理能力的增加,移动计算设备需要更多的性能和附加特性。反过来,这些移动计算设备的功率要求也随之增加。而且,这些移动设备的使用要求也在增加,这导致对蓄电池、燃料电池和其它直流(DC)电源的依赖增加。增加的功率和使用要求以及紧凑的平台设计使电源的负担不断增加。
总的来说,不断增加的负担已经导致电源故障的增加。不幸的是,电源故障不仅造成了数据和生产力的损失,而且偶尔当电源爆炸或起火时导致电源和包含电源的设备损坏。常规的电源管理技术不能够检测或者防止对电源和包含它们的设备的损坏。特别是,常规电源不能够给它们的用户提供警报以便保护他们免受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包括:
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线,位于直流电源的两侧上以测定所述直流电源两端的电压;以及
电源管理单元,耦合到所述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线以测量所述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包括:
显示设备,其从直流电源汲取功率;
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线,位于所述直流电源的两侧上以便确定所述直流电源两端的电压;以及
电源管理单元,耦合到所述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线以测量所述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
监测一段时间内在功率负载状态下直流电源的电压;
根据多于一个测量电压确定所述直流电源的等效阻抗的实际变化率;
将所述实际变化率与阈值变化率相比较;以及
当所述实际变化率接近所述阈值变化率时,发出报警。
附图说明
在附图的各图中,举例而不是限制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1B示出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直流(DC)电源装置,其具有用于监测DC电源装置的操作的各种元件。
图2A示出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DC电源等效模块。
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电源管理单元(PSMU)。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用于电源故障预测的方法。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示例系统,可以在该示例系统中实施电源故障预测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描述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例如系统、元件、方法等的示例,以便理解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本发明的至少某些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者只是以框图格式表示众所周知的元件或方法,以免不必要地使本发明晦涩难懂。因此,所述细节仅仅是示例性的。特定的实施可以不同于这些示例性细节,且预期仍然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而且,不应将诸如“一个实施例”、“某些实施例”和其它类似短语的示例短语的使用理解为需要相互排他性的实施例。因此,应将说明书和附图视为是说明性的含义而不是限制性的含义。
图1示出直流(DC)电源装置100,其具有用于检测工作电流的感测电阻50和利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线56来监测至少整个电源105或电源105的子集两端的电压的可选电池监测单元(CMU)55。电源装置100可用于为系统供电,该系统为例如但不限于:移动计算平台,如笔记本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设备、远程终端等;或者服务器计算平台,如刀片服务器、远程服务器、终端服务器等。电源装置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源105,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蓄电池组电池、一个或多个燃料电池等,以便通过电力线110(DC+)给系统供电。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至少基于在此提供的教导将意识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监测许多类型的电源105,包括但不限于锌碳电池、碱性电池、镍镉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氧化银电池、氧化汞电池、热电池、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或任何其它类型的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2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