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驱动电路和具有该栅极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92711.3 | 申请日: | 2007-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奉俊;金景旭;金钟五;金圣万;李洪雨;金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20;G02F1/133;G11C19/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鸿禧;李友佳 |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驱动 电路 具有 液晶显示器 | ||
1.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其中,所述多个 级中的至少第一级包括: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上拉驱动单元,接收来自多个级中的第二级的第一进位信号或者接收起 始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节点,所述控制信号:
在预先时间段期间具有第一电压电平,
在预先时间段之后并且接近预先时间段的栅极活跃时间段期间,具 有高于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
在栅极活跃时间段之后并且接近栅极活跃时间段的第一栅极不活 跃时间段期间,具有低于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三电压电平,
在第一栅极不活跃时间段之后并且接近第一栅极不活跃时间段的 第二栅极不活跃时间段期间,具有低于第三电压电平的第四电压电平;
上拉单元,接收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并且在栅极活跃时间段期间向第二 节点输出栅极导通信号;
进位输出单元,接收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并且在栅极活跃时间段期间 向第三级输出第二进位信号;
下拉单元,接收来自第二级的栅极导通信号,并且在第二栅极不活跃时 间段期间向第一节点输出具有第四电压电平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上拉单元包括第一开关 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响应控制信号向第二节点输出被时钟信号上拉的栅极导 通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下拉单元包括将第一节 点的电压电平下拉的第二开关元件,并且下拉单元不包括将第二节点的电压 电平下拉的第三开关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二开关元件的宽长比 在第一开关元件的宽长比的1/20至1/1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下拉单元包括:
第二开关元件,从第二级接收栅极导通信号并且下拉第一节点的电压电 平;
第三开关元件,从第二级接收栅极导通信号并且下拉第二节点的电压电 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三开关元件的宽长比 等于或小于第一开关元件的宽长比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 中的每个包括分别与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和第四栅极线对 应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
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一级、第二级、 第三级和第四级分别向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和第四栅极线 顺序提供第一栅极导通信号、第二栅极导通信号、第三栅极导通信号和第四 栅极导通信号,
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一级接收从第一移位寄 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四级输出的第四栅极导通信号,并且向 第一栅极线输出第一栅极截止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
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一栅极导通信号包括预 充电时间段和主充电时间段,
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二栅极导通信号的施加 时间比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二移位寄存器中的每个的第一栅极导通信号的施 加时间延迟预充电时间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
第一移位寄存器沿着垂直方向布置,并且设置在其上设置有第一栅极线、 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和第四栅极线的区域的第一侧,
第二移位寄存器沿着垂直方向布置,并且设置在其上设置有第一栅极线、 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和第四栅极线的区域的相对第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 二移位寄存器被同时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和第 二移位寄存器均还包括第一哑级、第二哑级和第三哑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27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