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磁控颜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1148.8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冬;崔升;林本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3/00 | 分类号: | C09C3/00;C09B67/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颜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控颜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磁控颜料及其含有该纳米磁控颜料的磁控涂料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是纳米磁性材料在涂料领域的一类应用研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各种木制品、玻璃、金属制品表面为获得光亮的色彩外观,需要喷涂各种涂料来达到防腐保护和较好涂装效果的目的。目前,各种颜料在涂料中的添加使用,赋予涂膜一定的色彩、遮盖力、耐紫外性能、防腐蚀和金属闪光等性能,从而提高了涂膜的装饰效果和使用效果。但限于各种颜料的涂膜色彩单一,色彩分布不可调性,如加入着色颜料,一次喷涂只能在整个喷涂区域,涂膜皆显示同样色彩,而若要制得多彩或形成一定图案设计效果的涂膜,必须经过多次喷涂成型,工艺复杂,且存在很多问题。许俊浩在“金属制品表面装饰图案的新方法”(广东印刷,2007.1:31)一文中提到的在金属制品表面制作花纹、图案的方法包括在金属制品表面贴覆各类装饰膜或不干胶纸,通过蚀刻、电镀等化学方式使金属制品表面得到装饰,也可直接进行喷涂或直接通过丝网印刷、凸版胶印等形式使金属制品表面得到装饰,以及文中提出的热转印方法,这些生产工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工艺复杂,费时费工,如热转印是要先通过加热加压将印好在转印膜上的图文转移到待装饰的金属制品的表面上,不能通过一次喷涂达到涂装效果。张文标等在“胶合板表面粉末涂料涂饰的研究”(木材工业,2004.1(18):32~35)一文中采用的转移印花工艺,即在涂膜固化的胶合板上先涂布转移胶,再覆上印花纸,固化转移达到涂装效果。这些普通施工方法都不能一次工艺成型在制品表面形成较好的涂装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改进现有涂装技术色彩单调、工艺复杂等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纳米磁控颜料及其含有上述纳米磁控颜料的磁控涂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上述纳米磁控颜料及其纳米磁控涂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磁控颜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各组份和各组份占原料总量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
磁功能纳米材料 5~95%
着色颜料 5~95%
体质颜料和/或防锈颜料 0~90%
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 0~20%
水 0~90%
其中磁功能纳米材料为晶粒大小在2~999nm,且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定向移动或具有定向移动趋势的纳米磁性粉体,纳米磁性粉体优选为纳米氮化铁、纳米镍粉、纳米三氧化二铁、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铁、纳米铁酸锰、纳米铁-镍合金、纳米锰-锌铁氧体或者纳米镍-锌铁氧体,最优为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41207制备过程中得到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粉体。
所述的着色颜料为无机着色颜料和/或有机着色颜料,其中无机着色颜料至少为铝粉、银粉、铜粉,珠光粉,钛白粉、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红中的一种;有机着色颜料直接为市售的有机着色颜料,优选至少为耐晒黄、永固黄、耐晒橙、永固橙、永固红、甲苯胺紫红、耐晒亮红、耐晒大红、金光红、颜料红中的一种;所述的体质颜料和防锈颜料直接为市售的体质颜料和防锈颜料,体质颜料优选至少为碳酸钙、硅酸镁、硅酸铝、硫酸钙、结晶氧化硅、硅藻土、硫酸钡中的一种,防锈颜料优选至少为玻璃鳞片、红丹、铅酸钙、铅白锌、黄磷酸锌、磷钼酸锌中的一种。
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或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钛酸酯偶联剂为单烷氧基脂肪酸及磷酸酯钛酸酯(NXT-10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NXT-105)、异丙基三(焦磷酸二辛酯)钛酸酯(NXT-201)或氧乙酸酯双(二辛基磷酸酯)钛酸酯(NXT-3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或油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二烷基氯化吡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1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