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固定眼球的开睑器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8162.2 | 申请日: | 200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肖真;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真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F9/007;A61B3/00;A61B6/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67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眼球 开睑器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用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固定眼球的开睑器。
背景技术
开睑器是眼科治疗和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器械,其作用是帮助医生撑开患者的眼睑,方便医生操作。但是目前的开睑器功能简单,不能完全满足眼科检查、治疗和手术的需要。
例如,前房穿刺术是眼科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视网膜动脉阻塞等急性眼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目前进行前房穿刺术的传统方法是用常规开睑器撑开眼睑,在显微镜下以穿刺针穿刺前房,但是此时患者眼球的运动不易控制,稍有不慎会刺伤虹膜或晶状体,引起虹膜损伤或创伤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前房穿刺术对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些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尤其会限制其在基层医院开展,有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撑开眼睑的同时固定眼球的开睑器,以提高眼科手术和检查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包括一个C型体部1和两个臂部2,并且在上下两个臂部的末端粘有可在皮肤上固定的部件3。上述C型体部的环内直径与成人角膜直径相当,可为11~13mm,优选12mm。在C型体部基底面呈与结膜囊相吻合的弧度,其曲率半径可为22cm~26cm,优选24cm。C型体部的开口空缺可为45°~75°,优选60°。C型体部由生理上可接受的材料制成,如选用高分子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臂部可由软压材料制成,在皮肤上固定的部件可为胶布。
以前房穿刺术为例,在使用本发明时,在表面麻醉后先将开睑器体部放入结膜囊,C型开口至于颞侧,软质臂部能够拉开眼睑,并以胶布固定。由于眼球表面角膜与巩膜的曲率不同,因此在角巩膜缘处会形成一个环形的凹陷,在使用本发明时,开睑器的C型体部能够卡在角巩膜缘,从而达到固定眼球的目的,然后再将穿刺针自C型体部开口穿刺前房。
除前房穿刺术外,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本发明可用在任何需要患者睁大眼睛并保持固视的手术和检查中,如前节激光手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检查,视神经纤维厚度分析(GDx),角膜内皮计数等。
附图说明
附图1可固定眼球的开睑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可固定眼球的开睑器在眼球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通过塑料工艺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附图所示的C型,再贴上软压材料(如聚乙烯)和胶布。在对兔眼进行的实验中,先将兔眼表面麻醉,然后将本发明对准眼球放入眼内,把胶布贴在眼外,从而使开睑器固定在眼睛上。然后对兔眼进行前节穿刺手术,将穿刺针自C型体部开口穿刺前房,在手术过程中,兔眼一直处于良好的固定状态,能使手术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真,未经肖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8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乙烯和聚丙烯废料油化技术中催化剂的制备
- 下一篇:乳癖康胶囊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