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7078.9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白荣源;陈丽惠;张瑞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H05K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薄化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面显示器模块段制程(LCM)开发过程中,基于产品的薄化需求及设计理念,各部零组件间必须相互搭配,才能达成前述目标并顺利完成组装,其中尤以显示基板日趋薄化下可能造成驱动元件与框架间的相互干涉为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1所示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由图1可观察到基板薄化后造成框架与驱动元件相互干涉的问题。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10包含上玻璃基板20,供框架40搭接于其端缘以保护驱动元件30。由于驱动元件30的正常运作将关系着显示基板10是否能正确显现画面,因此,大多是在显示基板10的周缘设置框架40以对其进行保护。然而,由于薄化后的上玻璃基板20其厚度小于驱动元件30的厚度,且框架40大多是金属材质,因此一旦框架40搭接至上玻璃基板20,除造成彼此相互干涉,驱动元件30也将受到框架40的压迫,使驱动元件30因触碰到金属材质的框架40发生短路,而影响平面显示器的显示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防止因显示基板薄化后所造成的驱动元件与框架干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框架相对驱动元件处设有开孔,可避免因显示基板薄化后,框架直接接触驱动元件所发生的短路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驱动元件的外表面设有绝缘装置,除可防止驱动元件受环境微粒的影响,并可进一步避免框架受外力压迫变形时接触驱动元件造成短路损坏而影响平面显示器的显示功能。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基板、框架以及绝缘装置。显示基板的端部耦接有驱动元件。框架具有封闭内缘对应设置于驱动元件上方,其中封闭内缘围成开孔,驱动元件对应设置于开孔内,且与封闭内缘间相距有间隙。绝缘装置设置于驱动元件及间隙间,以隔绝驱动元件与封闭内缘。在较佳实施方式中,绝缘装置包含绝缘胶覆盖于驱动元件的外表面;然而在其它不同实施例中,绝缘装置较佳也包含绝缘胶带贴附于驱动元件的外表面,以隔离驱动元件与金属框架。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于显示基板耦接驱动元件。其次,于驱动元件的外表面设置绝缘装置;接着,形成具有封闭内缘且设有开孔的框架;最后,对应接合封闭内缘至驱动元件上方,使驱动元件及绝缘装置对应设置于开孔内,且驱动元件与开孔间相距有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b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a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图5b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图6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公知技术)
20、显示基板
30、驱动元件
40、框架
(本发明)
200、显示基板
300、驱动元件
400、框架
410、封闭内缘
411、第一侧缘
412、第二侧缘
420、开孔
440、弯曲部
450、侧壁
460、凹槽
500、绝缘装置
501、绝缘胶带
502、绝缘固定胶
60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7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启动电路及其开关电源
- 下一篇:一种可分层音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