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指袋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6908.6 | 申请日: | 200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船本信男;宫本直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D04B1/22 | 分类号: | D04B1/2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 地址: | 日本和歌山***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指袋 针织物 及其 编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指袋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所述带指袋针织物是利用横机编织成筒状的袜子或者手套等、具有编织宽度阶段性地变化的主体部分和多个指袋。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以无缝制方式编织设有多个指袋的袜子等,使用具有前后相对设置的针床的横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横机中,以使用前后针床的环绕编织分别形成各指袋和主体部分,进行在指根处重叠指袋和主体部分等的处理而以无缝制的方式进行接合。
不能仅用圆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设有多个指袋的袜子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利用横机等编织以多个指袋单独收容脚趾的脚尖部,并将利用圆机以适应脚尖部以外的脚部位的方式编织的筒状部与脚尖部缝合。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平9-157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2002-20150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编织线圈横列图中,在以环绕编织将各指袋依次编织成筒状后,过渡到利用环绕编织进行的主体部分的筒状编织。在这种编织方法中,不能在指根部分上的脚面侧和脚底侧之间得到充分的厚度。此外,这种编织方法中,在指根开有孔。虽然知道各种闭合指根的方法,但是在这些闭合指根的方法中都限制指根的伸缩性。
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在利用横机编织脚尖部的情况下,在将指袋编织成筒状并在指根重叠这一点上与专利文献1具有同样的问题。此外,在脚尖部和圆机编织的筒状部之间的缝合部分上产生穿用感不良点。由于需要缝合,因而编织袜子所需的工时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指袋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可以充分地得到指根上的厚度,而且伸缩性优良,还不需要缝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指袋针织物,是由具有至少一对相对的针床的横机编织的具有主体部分和多个指袋的无缝制的带指袋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大致为筒状,以向一侧开口、在另一侧的前端附近阶段性地减少编织宽度的方式,通过使用相对的两侧针床的环绕编织而形成,多个指袋包括:与主体部分的编织宽度阶段性地减少的位置上编织宽度较小一侧的主体部分一起从编织宽度较大一侧的主体部分分叉的指袋;和从编织宽度最小的主体部分与其他指袋一起分叉的指袋,各指袋通过使用一侧针床的返回编织而形成,并且在一起分叉而相邻的指袋或者主体部分之间的指根部分,编织宽度的一部分重叠。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带指袋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由具有至少一对相对的针床的横机编织具有编织宽度阶段性地变化的主体部分和多个指袋的无缝制的带指袋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针步骤,在相对的两侧针床的织针上挂圈而起针的步骤;指袋编织步骤,对使用一侧针床的织针并从编织宽度最小的主体部分分叉的指袋,在起针的挂圈之后,通过返回编织以使编织宽度先减少后增加的方式依次进行编织,并使编织宽度的增加侧的各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端部与编织宽度的减少侧对应的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端部连接,在相邻的指袋间的指根处,从先行的指袋的编织宽度中途开始编织后续的指袋以重叠编织宽度的一部分;主体部分编织步骤,使用两侧针床的织针,将编织宽度阶段性地增加的主体部分编织成筒状;和阶段编织步骤,每次在主体部分编织步骤内阶段性地增加主体部分的编织宽度时,从该主体部分的端部开始通过两侧针床的织针编织与编织宽度增加前的主体部分相邻的指袋,在包含起针范围和该主体部分上与起针范围相邻的部分的编织宽度的范围内,利用一侧针床的织针进行返回编织,使编织宽度先减少后增加地依次编织,并使编织宽度的增加侧的各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端部与编织宽度的减少侧对应的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端部连接,各主体部分以部分地包含即将编织的指袋的最终编织线圈横列的所有线圈的编织宽度进行编织。
进而本发明的所述起针步骤,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编织宽度最小的主体部分的编织所使用的织针进行。
进而本发明的所述起针步骤,其特征在于,对在所述指袋编织步骤中最初编织的指袋的编织宽度的范围进行,在所述指袋编织步骤中从先行的指袋的中途开始编织后续的指袋时,针对该后续的指袋的编织宽度的范围对上述两侧的针床的织针进行挂圈而起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玩撞球运动的服装
- 下一篇:治疗免疫疾病的新的1,2-二苯基乙烯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