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6755.5 | 申请日: | 2007-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蔡柏任;谢信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32 | 分类号: | H01R12/32;H01R43/16;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及其 端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
背景技术
现今各种电子、电器、资讯产品多样化,装置中常将多个模组进行电连接,其中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主要是提供电源、信号的传递。已知的电连接器结构设计为以下做法。
请参照第1A~1B图,在电源滤波器中,电连接器结构1用于输入/输出电源,已知的电连接器结构1分为内外侧,外侧需要将一具有孔洞O的L型金属片12对应靠在同样具有一孔洞O的外绝缘垫圈13,透过一钩状导电铜线14穿设,导电铜线14的钩部则将L型金属片12钩住,使L型金属片12与外绝缘垫圈13结合,内侧的内绝缘垫圈15亦具有一孔洞O并透过铆钉16铆合后再将导电铜线14穿设过铆钉16的中空部位,最后利用焊接将内外侧结构固定在一具有开口M的金属外壳11上。
然而,上述的组装过程不但繁琐需要较多的工时,同时还需要使用较多的零部件才能完成组装,造成工时成本与零件成本较高。
承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同时降低工时及零件成本的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正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以便于降低组装成本。
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模组,其由一具有一卡扣部的绝缘部与一端子组合而成,绝缘部具有一第一开孔,端子穿设该第一开孔与该绝缘部结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端子模组,其由一具有一卡扣部的绝缘部与一端子组合而成,绝缘部具有一第一开孔,端子穿设该第一开孔与该绝缘部结合;以及一具有一第三开孔的壳体,端子模组穿设第三开孔后通过卡扣部与壳体卡接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设计的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透过机械结构设计大幅减少了组装的零件数量,在减少零件数量的同时整个组装流程也因而简化,工时和零件成本同时降低,另外以机械卡接组合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所需的焊接工艺,更符合当今的环保要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种已知的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1B为图1A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的零件分解图。
图3A为图2的电连接器结构的端子模组及其S-S方向的剖面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端子模组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的组合中的立体图。
图4B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模组的完成组合后的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2 电连接器结构
11 金属壳体
12 L型金属片
13 外绝缘垫圈
14 导电铜线
15 内绝缘垫圈
16 铆钉
21 端子模组
211 绝缘部
212 端子
22 壳体
F 前侧面
B 后侧面
P 突部
M 开口
O 孔洞
C 卡扣部
O1 第一开孔
O2 第二开孔
O3 第三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源插座,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结构2。电连接器结构2包括一端子模组21以及一壳体22,端子模组21由一绝缘部211与一端子212组合而成,绝缘部211具有一第一开孔O1,端子212穿设第一开孔O1并与绝缘部211结合。壳体22具有一第三开孔O3,以便与端子模组21卡接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条式抽油机顶部旋转让位机构
- 下一篇:防脱加重抽油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