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洗衣机进行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6582.7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彰佑;裴祥训;崔喆珍;金东炫;孙永福;金兴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58/28 | 分类号: | D06F58/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陆锦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洗衣机 进行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声明享受于2006年12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No.10-2006-0132429的韩国专利的权益,并在此将其作为参考而整体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洗衣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并且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在衣服上形成褶皱或静电这样的功能的衣物烘干机。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烘干机是通过使用高温空气来烘干所洗衣物(主要是所洗衣服)的电器。
通常,衣物烘干机具有滚筒、用于对滚筒进行驱动的驱动源、用于对导入到滚筒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从滚筒汲取空气/将空气排放到滚筒的鼓风机单元。
在烘干机中,根据空气加热系统(即加热装置)而分为电动型烘干机和气体型烘干机。电动型烘干机利用来自电阻的热量来对空气进行加热,而气体型烘干机利用来自气体燃烧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
烘干机还可分为凝汽型烘干机和排气型烘干机。在凝汽型烘干机中,与滚筒中的烘干物体交换热量的湿空气并不排放到烘干机之外,但是在烘干机中循环,并且在单独提供的冷凝器处与外界空气交换热量,以形成要排放到烘干机之外的冷凝水。在排气型烘干机中,与滚筒中的烘干物体交换热量的湿空气直接排放到烘干机之外。
还可根据用于将烘干物体放入烘干机的系统而将烘干机分类成顶部装入型烘干机和前部装入型烘干机。在顶部装入型烘干机中,烘干物体从其顶部放入到烘干机,而在前部装入型烘干机中,烘干物体从其前部放入到烘干机。
然而,相关技术的烘干机具有以下问题。
通常,相关技术的烘干机对已洗涤、已旋转、并且放入到其中的衣物进行烘干。然而,鉴于用水洗涤的特性,会在所洗衣物上形成褶皱,并且在利用烘干机烘干时不会完全除去如此形成的褶皱。因此,为了除去烘干物体(诸如由现有技术烘干机所烘干的衣物)上的褶皱,需要额外的熨烫。
此外,除所洗衣物之外,在传统存放和衣服的使用情况下,在衣服上形成褶皱、折皱、以及皱褶(总体称为折皱)。在取出衣服的过程中,由于烘干过程期间的衣服与热空气之间的摩擦所造成的静电的累积会容易造成用户不愉快的感觉。需要电器的改进,其可很容易除去由于传统存放以及衣服的使用所带来的折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防止在衣物上形成褶皱功能的衣物烘干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除去烘干衣服上的静电的衣服烘干机。
在随后的描述中对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以及特征进行了部分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检查下述时可部分显而易见的得知或者从本发明的实施中学习到。通过尤其是在所撰写的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随后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其他优点。
如本文的具体化且广义描述,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及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用于对烘干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热空气供给步骤,用于向滚筒供给烘干热空气以对衣服进行烘干;以及湿气供给步骤,用于向滚筒供给湿气以除去在热空气供给步骤中所烘干的衣服上的静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用于对烘干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喷射水的微粒或高温蒸汽以防止烘干物体形成褶皱、向滚筒供给烘干热空气、供给湿气以除去烘干物体上的静电、并且使衣服冷却。
烘干机具有蒸汽产生器,从而可有效的防止/除去衣服上的褶皱和静电。
由此,本发明可解决在蒸汽产生的过程中出现溢出这样的问题,以提高消费者对该产品性能的满意度。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一般说明及后述详细说明是示意性和说明性的,并且用于提供对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所含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更多了解,并合并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且与说明书一起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解释。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机的纵截面;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蒸汽产生器的截面;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烘干机的整个烘干过程的时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般烘干模式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蒸汽产生器的供水水位的截面;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翻新模式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实例示出于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