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频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6491.3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曾义伟;林圣智;邱宗文;萧富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5/00;H01Q1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2153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多频天线,特别是指一种整合涵盖超宽带技术特性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时代的来临,重量轻、体积小、收讯佳、成本低的天线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双频天线即为一种微型化天线,在天线固定尺寸的限制条件下,仍然可产生两种共振频率。公知双频天线通常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天线类型的结合,例如:美国专利第6204819号专利所公开的双频天线结构,将平面倒F型天线与环型天线互相结合,通过切换开关选择不同的讯号馈入方式,在两天线之间进行切换,然而此天线为立体结构,体积庞大且配置不易,另外必须增加切换芯片用以操作频带切换,导致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亦较高。
请参阅图1,为美国专利第7,180,463号专利“DUAL-BANDANTENNA”正面示意图,该双频天线印刷在一基板11上,其包括讯号馈入组件12、一阻抗组件13、一第一发射组件14、一第一馈入点141、一第二发射组件15、一第二馈入点151及一接地点17。讯号馈入组件12与第一馈入点141和第二馈入点151电性连接,并分别经由接地点17提供各约1/4波长共振腔;第一发射组件14由第一馈入点141与讯号馈入组件12连接,用以发射较高频率的讯号;第二发射组件15由第二馈入点151与讯号馈入组件12连接,用以发射较低频率的讯号。
请参阅图2,为美国专利第7,180,463号专利“DUAL-BANDANTENNA”反射损耗量测数据示意图,由图标可知,在操作频率为2.4~2.5GHz以及4.3~6GHz之间,该系统平均值皆位于-10db以下,显示该双频天线的操作频宽完全涵盖IEEE802.11a和802.11b两种通讯标准的操作频段。
然而该双频天线为增加发射频宽,将第二发射组件15的发射端弯折为“L”形,以扩大发射端面积,同时也导致天线导体长度及体积过大;另外为调整第一发射组件14的阻抗匹配,在相对于第二发射组件15的另一侧边设置支撑部16,且必须与第一发射组件14保持平行并间隔一间隙,从而与第一发射组件14形成电容性负载,此配置将造成天线结构复杂,且该支撑部16设置位置不易精确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频天线,利用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激发低频共振模态,寄生导体激发高频共振模态,使天线系统整合涵盖多种操作频段且具备超宽带特性,改善公知天线微型化无法同时兼顾高频宽(bandwidth)的缺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频天线,利用辐射导体与寄生导体的简易配置形式,从而简化天线组成结构,大幅缩减天线配置空间,使其轻易容置于各种电子装置内部,降低组装难度及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多频天线,包括:
接地面;
辐射导体,包含:
馈入部,具有耦合边;
第一辐射臂,连接于该馈入部并沿着某一方向由该馈入部延伸;以及
第二辐射臂,连接于该馈入部并沿着与第一辐射臂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由该馈入部延伸;
寄生导体,连接于接地面,且具有耦合边并沿着该馈入部的耦合边的轮廓而配置,且寄生导体的耦合边与馈入部的耦合边之间形成一间隙;以及
馈入线,包含:
中心导线,连接于该馈入部;以及
外层导线,连接于该接地面。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长度相等。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用以激发低频共振模态。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寄生导体用以激发高频共振模态。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寄生导体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寄生导体为矩形。
所述的多频天线,其中,该寄生导体为不规则状。
附图说明
图1为美国专利第7,180,463号专利“DUAL-BAND ANTENNA”正面示意图。
图2为美国专利第7,180,463号专利“DUAL-BAND ANTENNA”反射损耗量测数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辐射导体与寄生导体另一变化实施态样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辐射导体与寄生导体又一变化实施态样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压驻波比量测数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携带式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 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岩电化学加固直流电源装置
- 下一篇:导线架结构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