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6116.9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中元;郭哲豪;詹顺渊;余业飞;查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29/02;F21V17/00;H01L23/36;H01L35/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发光元件,因其具有发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污染低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场合,如车灯、路灯及室内照明等等。然而,随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功率增大,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大量的热量将导致灯光衰减,降低灯具的使用寿命。因此,业界通常在发光二极管灯具中设置散热器,该散热器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的上方用以吸收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然后该散热器的散热片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最终将热量散发出去。可是,随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仅仅依靠散热器已不能满足散热要求,散热问题成为发光二极管灯具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获得较佳散热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及一个散热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还包括一个电子致冷器,该发光二极管模组与所述电子致冷器的冷端接触,该散热装置与所述电子致冷器的热端接触。
该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电流控制电子致冷器的冷端的温度,由此可保证发光二极管模组在一个较低温度的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从而可稳定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发光特性,既提高了该发光二极管模组的散热效率,也延长了其自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0,该发光二极管灯具100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10、一电子致冷器20(ThermoelectricCooler,TE Cooler)及一散热装置30,该散热装置30及发光二极管模组10分别贴设于该电子致冷器20的上下方。
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10包括一电路板11及设置在该电路板11下方的若干发光二极管(图未示),这些发光二极管可为白色发光二极管或彩色发光二极管,如红、绿、蓝发光二极管。该电路板11可优选地选用玻璃纤维电路板、金属电路板、或陶瓷电路板等。该电路板11可通过导热胶或固定夹与电子致冷器20的下表面紧贴。
所述电子致冷器20包括一个冷端21及一与所述冷端21相对的热端23,该冷端21通过二导线25与电源(图未示)连接。该冷端21及热端23为二平行的绝缘平板,如薄陶瓷板;该冷端21与热端23之间夹置有一由多个P型、N型半导体及金属导体联结而成的串联电路(图未示)。该冷端21的下表面与电路板11的上表面形状相当、面积略小。为提高热端23的散热效率,可于所述热端23覆盖上一金属层或导热胶,该金属层或导热胶位于所述热端23与所述散热器30之间,以获取较佳的热传导效果。
所述散热器30包括一个基座32及设置于该基座32上的若干散热片31。该基座32贴设在该电子致冷器20的热端23的上表面,该电路板11贴设于该电子致冷器20的冷端21的下表面。该电子致冷器20工作时,通过导线25给该电子致冷器20提供电流,在直流电源驱动下,电子由P型半导体向N型半导体移动,即由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运动,势能增加,所增加的能量只能从冷端21获得,使得该冷端21温度下降并从外界吸热。相反,另一端的电子由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移动,能级降低,所释放出的能量使得热端23的温度升高。当发光二极管模组10的温度超出正常的工作温度时,通过控制导线25中的电流可控制电子致冷器20的冷端21的温度,由此可保证发光二极管模组10在一个较低温度的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从而可稳定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10的发光特性。该电子致冷器20的冷端21与热端23之间的最大温差可达到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成像中失真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