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86096.5 | 申请日: | 200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鸿;胡俊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闭锁 包覆式 转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按我们使用两物件间为相对角度的掀合场合多有所见,以生活周遭最常见的门板而言,即为一例,而此种需具掀合,亦即由掀开或盖合而为可操作状态与非操作状态的物品,亦不乏其例,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及便携式影音播放装置…等,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电子产品。
这种可调整相对角度的装置,通常经由铰链所组成,当用于前述可携式计算机的场合,则我们习称这种装置为转轴或枢钮器,不论是转轴或枢钮器,均是为扭力或摩擦力原理的利用,基本上,是在两物件上,分别设有可互为干涉的干涉组件,例如摩擦构件或凸轮构件,再由其间的相互干涉而为掀合的定位。
如图1所示,乃本发明申请人所拥有并公告于2006年8月21日的中国台湾公告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对应于中国第200620001995.4号专利案),其主要是利用轴杆件10的轴柱101依序穿设片状摩擦片30、片状结合件40、凸轮构件50,及弹性体60,而锁固于主架体20的上;其中,该凸轮构件50是由一固定件501及一滑动件502所组成;且当该轴杆件10旋转时,可由该弹性体60的作用,而使该滑动件502的楔形槽502a滑动扣入该固定件501的楔形块501a,以达成自动闭锁的目的。
该已知技术虽可达成自动闭锁的目的,惟,若欲使转轴结构同时具有“开轻关重”及“防止晃动”等功效的增进,则结构上确有亟待克服以及改良之处。
有鉴于此,本发明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传统具自动闭锁功能的转轴结构的“开重关轻”不便现象,希冀将该转轴结构除具有“自动闭锁”的功能外,尚兼具“开轻关重”及“防止晃动”等功效上的增进,经再三实验与测试,始创作出本发明的“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及所欲增益的功效在于,使转轴结构同时具有“自动闭锁”、“开轻关重”、及“防止晃动”等功效。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提供一种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包覆件,其具有包覆端,且该包覆件的一侧边设有凸块;
一止动件,其具有穿孔及凹槽,该凹槽可供该凸块扣固;
一枢轴,其具有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该第一轴段枢设于该包覆端,该第二轴段枢设于该止动件的穿孔;
一闭锁固定件,套设于该枢轴的第二轴段,并固设于该止动件上;
一闭锁旋转件,固设于该枢轴的第二轴段,并抵靠于该闭锁固定件;其中,该枢轴的第二轴段的末端以螺帽固定多数个弹片,由此,当旋转该枢轴使该闭锁旋转件脱离闭锁位置时,该闭锁旋转件压缩该等弹片,且当旋回该枢轴使该闭锁旋转件接近闭锁位置时,所述多数个弹片推动该闭锁旋转件退回闭锁位置。
其中该闭锁固定件具有定位槽,且该闭锁旋转件具有定位块,于闭锁位置时,该定位块位于该定位槽内。
其中该闭锁固定件具有定位块,且该闭锁旋转件具有定位槽,于闭锁位置时,该定位块位于该定位槽内。
其中该包覆件的另一侧边设有止挡部,且该枢轴的第一轴段设有定位部,当旋转该枢轴时,该枢轴的定位部可抵止于该包覆件的止挡部,进而限制该枢轴的旋转角度。
其中该闭锁固定件设有插梢,且该止动件相对设有梢孔,以供该闭锁固定件与止动件的固设。
其中该闭锁固定件设有梢孔,且该止动件相对设有插梢,以供该闭锁固定件与止动件的固设。
其中该枢轴的第一轴段设有油沟;且该螺帽与多数个弹片间设有一垫片。
其中该枢轴的第二轴段至少设有一平面,且该闭锁旋转件与所述多数个弹片设有对应的固定孔以套设于该第二轴段。
其中该等弹片具有弧形面,且以正反面交错的方式套设于该第二轴段的末端。
其中该包覆件具有延伸端,且该延伸端上设有定位孔,以固接一支撑架;该枢轴具有一连接端,且该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孔,以连接一固定座。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包覆件,具有包覆端,且该包覆件的一侧边设有一止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6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灯散热外壳
 - 下一篇:利用混沌系统进行导航卫星信号捕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