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5285.0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舒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文峰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511500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温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技术,具体为一种在铸造技术中使用的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号2005100570932记载了一种立体字及工艺品浇铸成型方法,该方法中使用到一种成型砂模,这种成型砂模能够制作各种表面形状复杂的工艺品。传统的砂模的制作方法是在蜡模的表面涂抹砂与水玻璃的混合浆,其中砂与水玻璃的混合比例在1∶1~2左右,然后再洒一层干砂,等到干燥后再涂混合浆。根据需要可能要反复刷若干次浆,最后在蜡模外面形成一个致密的砂模。待到砂模干燥后就考虑如何将砂模内部的蜡模取出,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蒸气或热水对蜡模加热使之熔化,蜡熔化以后从砂模内流出。这种砂模的制造工艺,特别是蜡模从砂模中脱出这一关键环节比较复杂,成本高,浪费严重,耗费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模制造技术中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是对包含有蜡模的砂模加热到50~65℃,待到蜡模均匀受热达到临界状态变软后将蜡模从砂模内拉出。其中蜡模内添加有0.02~2%重量比例的白炭黑。
砂模的制作方法是按照10公斤石英砂和0.5~1.5升的水玻璃混合,然后将石英砂和水玻璃的混合材料敷设在蜡模表面,然后用二氧化碳气体吹干即可。
按照这种比例配制石英砂和水玻璃混合物在未干燥的情况下性质比较独特,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在较小的压力下成型,而且石英砂砂粒之间的空隙还存在,透气性好,非常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吹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玻璃发生反应,最后使砂模成为一个比较结实的模型,虽然其强度不及传统的砂模。但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几分钟内在蜡模表面形成砂模模具,而且砂模制作成本很低。这种方法制成的砂模内有大量的透气孔,如果还采用高温蒸、热水煮的办法脱蜡,蜡熔化后会被砂模的透气孔大量吸收,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脱蜡的要求,蜡水脱不干净,留在砂模中的蜡在烘烤中燃烧蒸发,这样一来砂模表面的花纹就会被破坏,而且砂模的强度也会降低,容易破损。而采用本方法脱蜡后得到的蜡模表面光滑,花纹清晰,基本上无蜡残留。
在制作蜡模的过程中加了一定比例的白炭黑,这样一来可以使蜡在临界状态下的韧性增加,抗拉性增加,特别是对于模具内有复杂表面图案的情况下,例如图1所示意的情况,图1中表示了一种有尖锐角度的图案,如果蜡模变软后没有足够的韧性就难以从这种形状的槽内拉出,一般是蜡被拉断。整个过程中蜡的损失不超过1%。
附图说明
图1为砂模内和蜡模表面接触部位的结构细节示意图
图中:1-砂模,2-蜡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是对包含有蜡模的砂模加热到50℃,待到蜡模均匀受热达到临界状态变软后将蜡模从砂模内拉出,其中蜡模内添加有0.02%重量比例的白炭黑。
砂模的制作方法是按照10公斤石英砂和0.5升的水玻璃混合,然后将石英砂和水玻璃的混合材料敷设在蜡模表面,然后用二氧化碳气体吹干即可。
实施例2,一种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是对包含有蜡模的砂模加热到65℃,待到蜡模均匀受热达到临界状态变软后将蜡模从砂模内拉出,其中蜡模内添加有2%重量比例的白炭黑。
砂模的制作方法是按照10公斤石英砂和0.5升的水玻璃混合,然后将石英砂和水玻璃的混合材料敷设在蜡模表面,然后用二氧化碳气体吹干即可。
实施例3,一种砂模的临界温度脱蜡方法,是对包含有蜡模的砂模加热到60℃,待到蜡模均匀受热达到临界状态变软后将蜡模从砂模内拉出,其中蜡模内添加有1%重量比例的白炭黑。
砂模的制作方法是按照10公斤石英砂和1升的水玻璃混合,然后将石英砂和水玻璃的混合材料敷设在蜡模表面,然后用二氧化碳气体吹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文峰,未经舒文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电方法及节电的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