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5142.X | 申请日: | 200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萩原康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 主分类号: | G03B17/48 | 分类号: | G03B17/48;G03B17/54;G02B7/02;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 ||
本申请参照采用了以下在先申请的内容:
申请日为2006年10月30日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29367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了投影器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开2005-250392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投影器的摄像装置。在该公报所述的摄像装置中,是把投影器安装在摄像装置本体中,利用投影器用的投影光学系统将图像投影在屏幕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有:由多个透镜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元件,对用摄像光学系统成像所得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投影器部,通过投影透镜单元而对投影像进行投影;至少一枚兼用透镜,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之中的至少一枚透镜及投影透镜单元发挥作用;和移动机构,将至少一枚兼用透镜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该第一位置配置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上,该第二位置配置于投影透镜单元的光轴上。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可以是在第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投影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兼用透镜兼作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之中的至少一枚透镜和投影透镜单元之中的至少一枚透镜。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式优选的是在第一或第二种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移动机构使兼用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移动,将兼用透镜选择性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种方式优选的是在第一或第二种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摄像装置是具有摄像光学系统的镜筒折叠在摄像装置机体内的折叠式摄像装置,在折叠时,由移动机构将兼用透镜配置在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种方式可以是在第一或第二种方式所述的摄像装置中,移动机构以与光轴平行配置的杆为中心,使兼用透镜旋转,从而将兼用透镜配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种方式可以是在第五种方式所述的摄像装置中,移动机构具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由在保持兼用透镜的透镜框上形成的爪和凸轮部件构成,在光轴方向驱动透镜框或爪,使爪与凸轮部件的斜面抵接,从而使透镜框旋转。
附图说明
图1A、1B是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图1A表示摄影状态,图1B表示非摄影状态。
图2A、2B是详细表示3组透镜和4组透镜的图,图2A表示摄影状态,图2B表示非摄影状态。
图3是说明在摇摆动作时的爪与凸轮部件的关系的图。
图4是说明透镜框的摇摆动作的透视图。
图5是说明变形例1的图,是从摄像装置侧方看直进筒和透镜框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2的图,是从摄像装置前方看到3组透镜和4组透镜的图。
图7是从图6的C方向看去的图。
图8A~8C是说明变形例2的动作的图,图8A表示3组透镜位于变焦区域时,图8B表示位于初始位置A时,图8C表示透镜框进行摇摆动作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为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图1A~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具有投影器的摄像装置的摄影光学系统和投影光学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A、1B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剖面的图,图1A表示摄影状态,与摄像装置使用时的状态(摄像装置模式)相对应。另一方面,图1B表示非摄影状态,与电源关闭的状态或投影器使用时的状态(投影器模式)相对应。在非摄影状态下,镜筒1为折叠状态,在摄影状态下,镜筒1从折叠状态伸出到初始位置(伸展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是用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2作为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单元的摄像装置,在此,以用CCD作为固体摄像元件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CCD2固定在CCD台3上。在镜筒1上设有:固定在CCD台3上的固定筒4;中间筒5,一边相对于固定筒4旋转,一边在光轴方向移动;和凸轮筒6,一边与中间筒5同步旋转,一边在光轴方向移动。
在中间筒5和凸轮筒6的内侧,设有直进筒7、8。直进筒7设置成可相对于中间筒5自如地旋转,同时在其后端设有键7a,该键7a与固定筒4的直进导块4a扣合。因此,直进筒7在光轴方向移动而不旋转。同样,直进筒8也设置成相对于凸轮筒6自如地旋转,同时在后端设有键8a,该键8a与直进筒8的直进导块(未图示)扣合,直进筒8在光轴方向移动而不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尼康,未经株式会社尼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1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